纪念抗战集邮展:邮品记录下的红色历史

2016-06-19 07:13:13 来源:济宁新闻网

市民排队加盖纪念戳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邮票

8月10日、11日,由山东省邮政公司、山东省集邮协会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山东省集邮巡回展览(济宁站)开展。

此次展出的邮品共64部158框,分竞赛与非竞赛两大类,包含传统、专题等11个子类别。展览分为两部分,一是被国家列入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42名山东抗日根据地牺牲的烈士和8处山东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图片,二是世界各国发行有关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红色题材与主题的邮票邮品。分别由全省17市集邮协会选送,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透过展览,使人们重温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缅怀先烈、珍视和平。

中华邮政发行量最大的纪念邮票

一百多框展品分两个展厅展出,在西侧展厅内,既有全面展现中国人民抗战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略》《二战中的亚洲战场》等作品,又有记录伟人足迹的《中国伟人毛泽东》《世纪伟人邓小平》等。

来自济南的高令涛的参展作品《庆祝胜利20圆邮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是一枚纪念抗战胜利的邮票,诞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之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纪念抗战胜利,中华邮政于1945年8月31日,批准发行庆祝抗战胜利纪念邮票,1945年10月10日正式发行,一套4枚,而这张20圆票为该套邮票的第一枚。高令涛的这本邮集,全面地展示了此套邮票20圆票的暗记、纸张、印刷、齿孔、张号、版号、各种变体及使用等情况。

这套庆祝抗战胜利纪念邮票,由当时的重庆中央印刷厂胶版一次性印刷,背面不刷胶,用110磅进口道林纸多色套印,共印刷了4000万枚,而20圆票印刷了2000万枚,是中华邮政发行量最大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通用于全国各地使用国币的地区,当时20圆适用国内平信信函。后来中华邮政邮资调整频繁,该套邮票面值就不再适用,约在1947年逐渐停用,使用期仅两年多。

在高令涛的邮集里,不仅展示了珍贵的20圆邮票,还特别介绍了这张邮票的很多小的细节,如,这枚20圆票的暗记分为1个母模暗记和2个子模暗记。其中母模暗记在每枚邮票利笔画内置英文F,而子模暗记一是在全张固定第48号邮票民字设置子模暗记民字镂点,二是在本面值全张第33号邮票贰字中设置子模破板暗记。

这套邮票的使用还有一段往事:庆祝抗战胜利纪念邮票发行于1945年10月10日,但在9月3日,日本向中国投降第二天大后方各邮政管理局即统一刻制抗战胜利纪念邮戳,供民众使用。邮票发行后,仍以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个特殊日期加盖。

太空邮品见证中国飞天梦

自1958年以来,中国航天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五十多年来,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神舟飞船,还成功实现了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宏伟发展,作为见证的载体之一,以航天为题材的邮品也日渐丰富多彩。

谢京顺的展品《中国梦梦圆天路,航天邮邮传太空》收集了经过卫星、飞船、搭载到太空遨游后回收的纪念封、邮票、邮筒、明信片、邮袋等五十余件,以及其它一些极具珍罕性的邮品。

邮集里一枚珍贵的纪念卡,代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阶段。前期的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基本都是处于保密状态,因此在发射当日发行纪念封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包括航天类邮票,也是事后发行的。当时中国航天集邮文化的发展,也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

1987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并于9月17日13时顺利返回地面。这是我国连续发射、回收成功的第10颗返回式卫星。当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邮电局没有发行纪念封,只发行了一张纪念卡,贴东北民居邮票,销甘肃兰州27(支)邮戳。展出的这枚纪念卡上,还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89720部队司令部军邮局公章,盖有这枚公章的仅此一张。在中国第30颗卫星(第12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邮电局同样没有发行纪念封,只发型了纪念卡。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中国人企盼的飞天梦终于实现。谢京顺的邮集里,就收藏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为神舟五号的发射和回收印制的邮戳卡,发射邮戳卡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邮局邮戳销票,而回收邮戳卡用的是飞船回收地内蒙古中部地区邮局邮戳销票。

邮集里还有一个大家伙十分吸引人,那便是跟随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工程,首次载人飞行试验搭载邮件专用袋。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邮局,联合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办理搭载事项。该邮袋为5号,编号015,盖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入舱2003.9.6 兰州二十七支局专用邮戳,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酒泉2003.9.6 太空邮件专用邮戳。邮袋上还有搭载负责人王东炬、庞建明和卫星发射中心军邮局局长谢京顺、副局长王志成的签名。飞船返回后,这批邮袋作了公证,公证员熊凌、金东霞在证据保全专用章上签名,并盖上北京市公证处骑缝公章。

飞行在驼峰航线上的邮品

在展区东展厅展出的,是被国家列入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42名山东抗日根据地牺牲的烈士,8处山东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图片,以及部分其他红色题材邮品。来自聊城郭传庆的集邮作品《驼峰航线》,全面展示了著名的驼峰航线,十分珍贵。

郭传庆的这本邮集,全部采用自然实寄的航空邮品,展示对驼峰航线时期,包括国际航空邮路逐件拆封检查及邮政业务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有三条著名航线阿拉斯加航线、北大西洋航线、驼峰航线闻名于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国际航线的驼峰航线,是一条关系民族存亡的生命线,也是中国人民和在华外国人士,对外通信联络的唯一通道,当年挤压在中国对外唯一联络通道的这条邮路上,汇集寄递了不少的航空邮件。二战时期航空邮路基于军事保密,经转口岸之邮政机构或邮局、所,不盖销邮政日戳,像(pASSED CEN-SOR)检查戳,(DHFX)检查员代号戳,均等同于经转戳或到达戳,与一般邮件到达戳验证邮路也有所不同。由于中国广大地区被日军占领,各地中华邮政所,时续时断或存或亡,邮资调整邮令难以适时下达或者中断,存世的邮品显示在这条航线上的邮资收费亦较紊乱,邮路航程亦因战争军事需要而时有耽搁。

中国西南国际航线的驼峰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驼峰航线开辟于战乱之时,基于军事保密,航线邮路均不对外公布,每件邮件均经拆封检查,检查后贴封口条,盖检查戳记。

在郭传庆的这本邮集中,有一封从伦敦南诺伍德寄往台湾佐藤部队第6英军战俘营的俘虏邮件。1942年至1945年,日军在台湾设立战俘营16处,囚禁四千多名来自东南亚与太平洋战场的战俘,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战俘被送到伪满洲国。由于生存条件差,管理严苛等因素,不少战俘命丧于战俘营中。

这封俘虏邮件信封上书写着brITISH pRISONER OF WARSERVICE DES pRIS-ONNIERS DE GUERRE等字样。销南诺伍德(1943年8月5日)机戳,到达台湾后,盖台湾俘虏收容所检阅济检查戳,红笔手写6英两字(第六战俘营台北),这是战时军事机密,自英国寄台湾无任何转口邮戳。

邮集中还有一封湖南浦市一个教堂的神父寄给在美国的母亲的一封家信。信中明确指出从美国寄往中国的信件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平信是很难到达的,需要利用航空寄递。信中提到国际航空资费9.7元,实际应为8.7元。驼峰航线航空运输,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最悲壮的航线。经驼峰航线寄递的邮件,件件都有浓郁化不开的家仇国恨。经岁月和历史之验证,存世的驼峰航线邮品并不多。因时隔久远、资料湮灭,存世的驼峰航线航空邮件也日渐稀罕。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