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中国抗战救护队史实 《抗战救护队》月底面世

2016-06-19 07:13:10 来源:济宁新闻网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曹俐 鲍童)我市著名作家杨义堂所著的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历史、塑造医界民族英雄的作品《抗战救护队》将于月底出版,该长篇传记文学共计30万字。昨日,杨义堂告诉记者,这部作品塑造了一群独特又鲜明的抗日医界精英,记述了一段被掩藏在历史烟尘中的真实历史。

写作中数次被抗日医界精英的故事感动落泪

去年夏天,我在写另一个抗战故事时,偶然间了解到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总队的伟大事迹,深深地被抗战救护总队及其组织者、领导者林可胜在中国抗战中所做的贡献所震撼。回忆起当初把书中主角锁定为鲜为人知的中国抗战救护队时,杨义堂告诉记者,2013年,他决定要写一部反映中国抗战的作品,为此,他翻阅历史资料,从中寻找灵感、素材。直到2014年夏天,他从浩瀚的史料中读到抗战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总队的伟大事迹。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反映中国抗战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没有一部作品描述中国抗战救护总队,而中国抗战救护总队在抗战期间所做的贡献也被人们遗忘。

选定素材后,杨义堂便四处寻找有关中国抗战救护总队的资料。贵阳图云关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重要根据地,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队和林可胜的事迹藏在贵阳市档案馆的角落里。得知这一重要线索后,杨义堂便亲赴贵阳,寻找更加翔实的历史资料,查看图云关地形,以求还原历史。同时,杨义堂还请教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研究学者戴斌武,了解更多中国抗战救护总队详细的历史事迹。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杨义堂了解到,林可胜于1938年春在武汉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之后奔赴各个抗日战场,辗转湖南长沙、祁阳,后来迁移到贵阳图云关。救护队达到150多个,3400多名人员,救治伤兵和平民150多万人次,培训军医2万多人,遍布中国的各个抗日战场,甚至走出国门,参加中印缅战场的救护工作。

看到这些事迹后,我在写作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救护队是守护一线拼杀战士的天使。杨义堂说,在写这部波澜壮阔的抗战救护史的过程中,他数次被这些抗日医界精英的故事感动而落泪。为了走进他们的生活,我拿着放大镜,转动着地球仪,反复寻找。紧紧跟随他们的脚步,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远征。

希望中国抗战救护队的事迹能搬上荧屏

杨义堂说,林可胜、荣独山等红十字会抗日救护英雄们的故事本应该在教科书中被孩子们反复诵读,但是,几十年来,这些抗日医界的英雄们却躲在贵阳档案馆发黄的纸堆中,和灰尘、囊虫相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长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林可胜和红十字会的英雄们为了民族的危亡,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一起,他们经历了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宜昌会战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最后又两次随着中国远征军到缅甸、印度作战。杨义堂认为,《抗战救护队》记述了一段被掩藏在历史烟尘中的真实历史,它补录了一段不该被人遗忘的历史,不仅第一次记录了抗战救护队的历史,而且从一个全新而独特的角度,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悲壮历程。

我从胜于雄辩的历史中看到了抗日战争的全貌,我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到中国红十字会总队这些幕后英雄和他们对抗战胜利做出的不朽历史功绩。在写作《抗战救护队》期间,杨义堂仿若重走抗战之路,目睹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战场。依稀看到林可胜在抗战时期带领中国救护队出生入死战斗在淞沪大战时的上海滩上、腥风血雨的南京城保卫战的严酷现场,以及台儿庄大捷时的战地医院和冒政治风险来到新四军、八路军战场,在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一起畅怀抗战情结的一幕幕情景。

8月底,《抗战救护队》这部作品即将问世,对于这部不同于以往的作品,杨义堂有着更多的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这部抗战救护史能搬上荧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抗战救护队医界精英的英雄事迹。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