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 时评作者
玉米地里的一串钥匙,没能为聂树斌留下一条生路,却意外地让王书金至少多活了11年。最终,这串钥匙成为一个核心证据,开启了整整迟到21年的正义大门。21年来,聂树斌的父母,从中年哭到了晚年。今天,无数个日夜的泪水,终于汇成了泪河。他们想要的正义与清白,终于来了。
人们在抹着眼泪为迟来的正义点赞的同时,已经在为这么多年来,坚持“趟聂树斌案浑水”的人们传递敬意。他们中,有警察郑成月,报社前总编马云龙等等。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司法的最终审判机构,愿意被这把钥匙所关联的所有事实与证据而打开公正公平的大门。众所周知,在这个奇葩到稍具法律常识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是聂树斌所为的“一案双凶”案例中,有太多的强势权力在阻挡着冤案的复查与平反。此中就包括了今年4月16日由中央纪委宣布落马的河北省政法委书记张越。
“河北王”张越,是“一案两凶”冤案中用力最明显的官员。2007年,聂树斌案几乎到了水落石出的关键节点,然而这位重量级领导,由公安部调任河北主管政法工作后,聂树斌案再无下文,并且在各路泪如雨注的哭声、骂声、呼唤声中,无动于衷了整整七年时间。直至2014年12月12日最高法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此案、眼看案情反转有望的时候,来自河北省政法系统的声音依然强硬,并且于2015年4月28日的听证会上,再次上演了检方与律师角色互换、律师指控王书金犯案、检方帮王书金辩护这种足以载入司法奇葩史册的景象。
今天回过头来看,张越未必是跟聂家有任何个人恩怨。某种意义说,这种权力介入行为,属于“工作性质”。但以“工作性质”为名,罔顾法律程序正义的行为,却是以司法的公正公平受损、以冤假错案的沉底为代价的。
聂树斌案中,不乏郑成月等办案人员坚持正义的守护者,他们同样会与这个迟到的正义案例一起,写进中国司法进步的史册。但是在聂树斌案长达21年的办案过程中,假证据无视真事实,与假“公”之名的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亦步亦趋的。作为整个“一案双凶”的案例,对于真凶与蒙冤的主人公来说,正义的结果已经呈现。但是,作为围绕这个办案过程中出现的维护正义与维持原判的博弈参与者来说,他们这些个体的正义,并没有完全落地。让维护这场正义的人们,个人命运不被伤及甚至伤害,这是整个案件体现整体正义,需要继续努力的后续工作。而体现整体正义效果的路径便是,重新擦亮维护正义的良币,让阻碍正义的劣币得到惩罚。
聂树斌冤案拖延至今,不是已经落马的“河北王”张越一手遮住了天。21年中,其他阻挠正义降临的相关人员,不能就这么一笑而过。这是聂树斌案作为中国司法史上一个极具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拨乱反正案例,体现它正义的范本意义所在。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