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里的那些新鲜事

2016-10-18 16:11:21 来源:济宁新闻网

很多读者对国外大学充满好奇,也有不少小朋友怀揣留学梦。国外大学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国外的文化和习俗与本国又有什么差异?三位在不同国家读大学的学生不久前的一次谈话,可以带领大家“管中窥豹”。

冯源:今天的阵容可真是汲取了世界各地的精华啊。朱溪语在英国,迈克在澳大利亚,我本人在新加坡上学,所以能为大家呈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大学生活。咱们先从学术方面谈起怎么样?我听说杜伦大学可是出了名的“学术”啊,朱姐你在那会不会感觉“学霸”遍地,有没有压力山大啊?

朱溪语:我们学校确实学风严谨,但同时也很自由。大学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我学的法学专业。并不是说法学功课轻松,而是法学院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自己来学习。我们一周讲座一共是七节,也就是七个小时。另外每个学期每门课程至少还有两节研讨会。

冯源: 研讨会在国外大学是很常见的课程方式,英文叫Seminar,往往由导师带领一个班,导师相当于主持人,引导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思考问题。我记得有一次上哲学课,我们的哲学导师一直沉默地坐在学生中, 整节课讨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对于死亡的见解。我们辩论得很激烈,他则一言不发,到结尾说了句“该下课了,我都饿了”。可见大学的研讨会是同学们发表自己见解的场所,导师的作用只在推动课堂。一个成功的课堂往往都可以由学生自行运作。

朱溪语:没错,这个研讨会的主旨在于激励学生深入思考进行发言,也意味着大家必须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便无法理解讨论的内容,更无法参与讨论。一个小时的研讨会通常需要三到四个小时的阅读准备——这丝毫不夸张。遇到严格一点的讲师,准备的时间就要更长,讲师会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有时讨论的内容不在课本内,这时大家难免会瞠目结舌,即使是五个小时的准备都可能被认为不够充分。教授主持研讨会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杜伦大学却不惜工本,这确实证明了大学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过在这点上,牛津和剑桥似乎做得更深入,至少每三个学生就配有一个导师,每周导师都要单独进行辅导。

关于课外

时间管理很重要

刘迈克:刚才朱姐说到时间了,我觉得升入大学之后的挑战是时间管理。如何把学术和课外活动的精力分配得合理是很重要的。对我而言,我要在学术上充分准备,更自主地学习,更独立地思考,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不能依靠他人。另外,我还要投入精力维持我的生意。

冯源:对了,迈克在高中就和他的朋友们创建了一家公司,叫Melbourne Academics(墨尔本教育),是由刚毕业的学生为高中生来做考试辅导。你们的公司现在运行如何?

刘迈克:我们在寒假期间正在升级公司的网站。说到课外活动这方面,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选择、择优考虑重要的事情。因为大学的活动太多了,不加挑选什么都参加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把精力最大化才能让我们既充实又快乐。

朱溪语:对,这点我也感受很深。大学有很多活动和传统项目,这些都是极其丰富的。

杜伦最有名的两项课外活动应该是跳伞和开飞机了。可惜本人勇气不足,两项活动都没有参加。另外就是比较平常的,比如爬山、舞蹈、运动。周三下午不会多排课,为大家留出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在学校等级上最有名的活动应该是杜伦灯节。这是全英国规模的灯火庆典,每两年才会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刻,全英国各个地方的游客都会坐火车来杜伦参观。我最喜欢的是大教堂上的展览。在古老的墙壁上,用灯光打上的是中世纪士兵驰骋疆场的壁画,配上磅礴的背景音乐,有一种很宏伟和厚重的历史感。另外重要的活动包括烟火,这个活动正好是由我所在的学院Grey college来组织的。寒冬里和朋友们站在漆黑之中,看着漫天绽放的璀璨烟火,然后跟随着背景音乐一起哼唱着熟悉的歌曲,我无法描述那一刻我的感想。

冯源:在耶鲁国立,因为我们是建校第一年,所以我们第一届学生承担起了建立社团文化的大任。我们的优势是可以作为创建者,从写社团宗旨开始,成立符合自己期望的社团。比如我参与了创建舞蹈社,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舞蹈的同学们都聚集在一起,讨论我们的目标和期待。我们最大的特点是舞种多样,有中国舞、印度舞、爵士、芭蕾、社交舞等,所以我们在筹划编排一个“舞蹈大杂烩”,把各种舞蹈通过巧妙地设计拼接在一起。还有,我们学校有个很特别的项目叫“第七周”。第七周往往是大部分学校期中考试的时候,然而我们学校取消了期中考试,取而代之的是旅行。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由学校的教授带领团队,去往不同的国家,探索不同的风土人情。我这学期去了印尼的巴厘岛,还走进了世界小姐的决赛现场,和不同的参赛者、举办者、赞助者和当地官员对话,从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度出发,探究一项世界赛事背后的更深刻的故事。新加坡的位置不错,周围邻国都是旅游的好去处,东南亚风景优美,文化不尽相同。

关于学费

到英国留学并不贵

冯源:很多家长关心学费问题,其中有个常见的说法是到英国留学的花费要比美国高,朱姐你的个人感受呢?

朱溪语:不知为何,英国大学似乎总给大家留下学费很贵的印象,但总体算来英国的学费应该是比美国便宜的。

普通的英国大学每年学费应该在一万到两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0万至20多万。但重要的是英国大学本科只有三年,美国则有四年。算来算去,似乎是英国大学更便宜。英国本土和欧盟的学生就更有优惠。和大几年的学姐聊,她所付的学费是3000多英镑。前不久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政府才上调学费,一时之间搞得鸡飞狗跳。英国大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假期多,至少杜伦大学的假期很多,一年的假期足有6个多月,也难怪法学院院长开学第一天就和我们开玩笑说,英国作为欧盟一部分最大的优点就是假期多。

冯源:这几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太稳定,所以美国大学给国际学生奖学金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一点似乎给很多家庭增加了负担。我的个人感觉是,其实大学提供了很多项奖学金,都需要个人争取。有些是以在校工作的形式,有些是各个机构、企业给大学的特定项目或人群的奖学金,比如有些捐赠人会专门给亚裔学生设立奖学金,有些捐赠人设立“语言学习”的奖金。另外,一些机构,比如ETS就设立了托福奖学金,只面对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既是一个荣誉也是笔收入。还有,在暑假和寒假期间,做一些实习、兼职工作,既积累了社会经验,也是个扩大人脉和资源的好机会。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职业倾向,并能更充分地了解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关于申请

每所学校都有“个性”

冯源:我们来说说申请吧。迈克,你是怎么申请墨尔本大学的呢?

刘迈克:其实墨尔本大学对于本地人来说并不难进,因为它是个公立大学,录取的本地人较多,竞争不那么激烈。但是,进入大学之后的竞争那还是很激烈的。尤其是我所在的商学院,成绩要求是最高的,学生的水平也都很棒,这都体现在学术的压力上。墨尔本大学的国际生比例很高,所以文化多样、学生也很开放。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生与本地人申请的过程、材料准备情况不太一样,要到学校的官方网站上仔细查明。

朱溪语:又是一年申请季。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并没有太多的资格和经验给别人提供建议。我只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递交美国的申请,最后的结果我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很失败。当时的我一度很气馁和颓废。我非常后悔自己没有请中介。但现在回头看看,我发现可能杜伦才是最适合我的大学。

杜伦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在小城的中央是杜伦大教堂,教堂三面环水,沿岸都是繁密的树林。电影《哈利·波特》曾经在大教堂取景,我们学校新生的入学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学生必须穿黑袍着正装,这倒真有几分《哈利·波特》的意思。另外大教堂中还有一个图书馆,对学生免费开放,平时大家可以来这里自习。和大教堂相邻的是城堡,同时它也是一个学院。在全英国有人居住的城堡中,它是最古老的——这一切都透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与这风格相符,杜伦的校风相对保守,不过大学可一点都不陈腐。在入学典礼上,校长笑称现在杜伦大教堂在twitter上有注册,在Facebook上也有自己的主页,建议大家都去关注。

杜伦很学术,但同时也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它没有五彩缤纷的夜生活,只是很安静的一座小城。来了英国我才意识到,原来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点,把它比作“人”似乎一点也不过分。 这也应该是选择学校时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真的在一所大学学习,可能没办法真的了解它。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概是凌晨三点和朋友们肩并肩一起坐在大巴里,望着窗外的灯火,或是寒冬里在烟火下肆无忌惮大笑的时候,又或者是某个安静的周末漫步在河边听着街边的艺人抑扬顿挫的歌声——我意识到这大概就是我所期望的一切。

本报记者 李莉整理 J063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