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换来真口碑—来自济宁市法制办的第一书记驻村故事

2016-09-19 04:10:49 来源:济宁新闻网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曹丽 冯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农民致富的基础和保障,是被帮扶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给钱给物的“输血”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帮扶村的落后面貌。让农民群众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必须在提升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深化农村改革上动脑筋、下工夫,激发发展活力。济宁市法制办驻村工作组摸清泗水县中陈村经济发展脉搏,决定在经济发展上帮助中陈村的百姓“造血”发力。

隔上几天,泗水县中册镇中陈村陈长征书记,就会来到村西的小水库,来看看鱼苗的生长情况。阳光下的小水库碧波荡漾,水库岸边绿树成荫。

经过重新整修的坑塘,已经变身为小型水库,虽说改善了村里耕地灌溉问题。可守着这么一个水库,单单灌溉耕地,未免闲置了资源。如何发挥出水库的最大经济效益,让广大村民获益?济宁市法制办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在这片水域发展水产养殖项目。

“协调了市渔业部门,投放了5000斤鱼苗”, 市法制办驻村第一书记刘鹏介绍,“通过它自然繁殖,打捞—买鱼苗—投放,这样形成一个循环的经济利用。”

去年11月份,中陈村在水库中首批投放了五千斤鱼苗。陈长征估计,保守能收入五万块钱,这个收入就是村里的。

放水养鱼,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增强了村集体的发展后劲,村民直接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既要为村集体输血、造血,更要为村民致富增收做加法。陈士刚是村里的一名养殖专业户。养殖肉鸡十多年,如今正面临转型提质增效益的苦恼。济宁市法制办主任陆亚东主任了解情况后,亲自联系了山东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多次到村里进行实地专业指导。

专业技术上有指导、有传授,让陈士刚吃了定心丸,对驻村工作组也更加信任。

“确确实实给我们养殖这一块儿带来不少实惠”, 陈士刚计划和驻村工作组商量一下,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就想着要和他们说,和他们商量,他们就是自己人”。

号准脉搏补短板,把群众当亲人,中陈村正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但对一些贫困户来说,多些有针对性的物质帮扶,才能短时间内解决他们的困难。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和关注。

残疾人陈长国是中陈村的一名困难户,平时依靠哥哥和嫂子的照顾,然而哥哥长期在外打工,嫂子独自照顾陈长国也很吃力。怎样才能有效保障陈长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对于陈长国来说都不适合,市法制办驻村工作组决定对他进行低保兜底的方式来进行扶贫。

“给他(陈长国)办理了低保手续,又给他办理了残疾人证,申请了残疾人重度生活补贴,还有困难残疾人补贴”, 刘鹏介绍,工作组协助村里为陈长国落实了残疾人政策,基本上解决了陈长国的生活问题。

低保兜底的方式,免除了陈长国的后顾之忧,也大大减轻了陈长国兄嫂的生活负担,这让陈长国嫂子赞不绝口:“工作组给解决了一些低保,又给的什么照顾费,减轻了不少负担。”

只要是老百姓的合理夙愿,市法制办驻村工作组都去尽力实现,一个都不落空。刘鹏更是发自内心的将中陈村的百姓当做了自己的邻居,把自己当做了村里的一份子,村里的百姓同样把驻村工作组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由衷的认可和信任。

“每当我在村里大街小巷走村窜户的时候,老百姓都亲切的喊刘书记乔书记你们来了,到我家坐坐,喝杯茶再走”,刘鹏说,老百姓的信任对工作的最高褒奖,“由衷的感到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