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杜庆生说:申遗不是目的,首要任务是保护。
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杜庆生告诉记者,对于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虽欣喜,但淡定。他说:京杭运河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比之前进入世界遗产保护名目的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等5个国外运河,无论从时空跨度、历史价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技含量相比,无法相提并论。它的价值在世界上是无可比拟的,所以说,大运河申遗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就开始酝酿大运河申遗事宜。2004年,中国京杭大运河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在济宁举办期间,济宁作为东道主,就促成了沿河18个城市进行运河申遗的共识。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罗哲文等专家学者向全国政协会议提出了申遗的建议。2006年,杜庆生代表济宁市参加了全国政协在杭州召开的京杭大运河保护欲申遗研讨会,并做了专题发言。重点就保护修复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进行了呼吁。这次申遗,全国8个沿运河城市共58处遗址,济宁是12个,包括9座闸、2座桥、1个大坝。
大运河申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大运河申遗,从我做起是基础,全线贯通是关键,首要任务是保护。申遗不是目的,申遗成功与否也不是最紧要的事情。杜庆生说:申遗是一个过程,通过申遗唤醒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推动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把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切实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才是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如今,我市正在运行的运河主航道有130公里,并且全部是三级航道,千吨级的船舶可直达江、浙、沪、杭。全年运量高大3000万吨,相当于两条京沪铁路的运量,被称为活着的遗产。下一步,希望政府以此为契机,通过发展运河旅游、运河文化产业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实现宜居宜游、天蓝水清、两岸如画的运河梦。杜庆生说。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