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孔孚(19251997)著名山水诗人,原名孔令桓,1925年4月1日生于曲阜农村。194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史地系。1949年大学毕业到大众日报社工作任《大众日报》文艺编辑,1979年调至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研究室,中文系副教授。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离休。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60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山水清音》,后又陆续出版诗集《山水灵音》、《孔孚山水》、《孔孚山水诗选》,还出版有诗论集《远龙之扪》、诗文集《孔孚集》,以及《孔孚山水诗研究论集》。诗集《山水清音》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一等奖、《孔孚山水峨嵋卷》获1991年山东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全国计划单列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
孔孚以山水诗独步当代诗坛,著有我国第一部新山水诗集《山水清音》及《山水灵音》、《孔孚山水》等,其作品深得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标举隐现、东方神秘主义,意在启迪人的灵性,从艺术创作原理到创作方法自成体系,有独特韵味和创造。有评论家说孔孚先生是一位生不逢时的诗人,确是如此他在一个文化贬值的时代投身于文化,他在一个没有诗意的时代选择了诗歌,他在一个金玉满眼的世界里固执地寻觅一种素朴而纯洁的境界。这是时代的可悲,诗人的可悲,还是诗歌的可悲?
除了他的诗,孔孚可以说是不如意的:作为建国前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一个在新时期开创一代诗风的开拓者,他一生只得了一个副教授的头衔;一生只得了一个省级三等奖的荣誉;临终也只是住在那三间潮湿而破旧的小屋里也许我们可以说,是因为物质生活的贫乏与生活经历的坎坷造就了孔老诗人的高贵,是极度贫乏的物质生活与高度丰富的精神追求之间的落差,磨练了孔孚作为一个大诗人的真正秉性,那么我们要说:为什么诗人就只能两手空空,只能寄情于山水?
孔孚的山水诗创作,真正开始于晚年,他留下的作品太少了。孔孚的山水小诗承继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开创了现代山水诗。在意境的追求上,直追唐绝句,达到了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孔孚山水小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趣。这趣通过奇特的想象来实现,用人格化的方法来传达。这趣使得山水具有了动态感,与传统山水诗追求静穆的最高境界划了一条明确的界线。孔孚的诗是融进了现代意识的山水诗,这种趣是一种睿智的童趣,是返朴归真,返老还童后所获得的,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用儿童的视角观看世界所获得的童趣,这种童趣显示出空、灵、纯、妙的特点。空,指想象空间的无限性;灵,是山水景物中所透露出的人生睿智;纯,指不涉及实在事物的洁净;妙,指顿悟,是一种茅塞顿开的豁然开朗后的感觉。
1998年4月27日,是我国著名山水诗人孔孚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孔孚纪念会上,文化界人士在怀念孔孚、高度评价孔孚诗歌艺术成就的同时提出建议,把孔孚的一些诗歌刻上石碑,竖立在风景名胜处,建成一个文化景观。纪念会上,孔孚生前的文朋诗友们回忆当年的友情,称赞孔孚的诗品、人品,一个个都很激动。老作家李心田随口朗诵了孔孚几首山水诗《青岛的风》、《大明湖》、《泰山》等,由衷感叹道:多想把这些优秀诗篇刻在青岛栈桥,大明湖畔,泰山顶上。山东大学《文史哲》副主编陈炎说,从孔孚写济南的诗里选出三五首,刻在大明湖或千佛山、趵突泉等风景名胜点上,把孔孚诗歌建成济南一个文化景观。这个建议有人曾向有关方面提出过,但没有实现。陈炎指出,为孔孚诗歌树碑,不仅是为纪念孔孚这一个人,而是如何对待优秀文化的问题。如今到处是商业广告和某些人文笔拙劣、毫无意义和价值的题词,把真正有价值的文化湮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建一些孔孚诗碑这样的文化景观,供外地游客瞻仰,并留给子孙后代,这将是很有意义的事。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