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曲阜八旬老人钟情楷雕七十载 庆幸此生与楷雕相伴

2016-05-28 08:12:14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曲阜市棋盘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颜景新的工作室坐落在一处静寂的小院落内,日前,记者拜访了这位老工匠。谈起楷雕的演变和传承情况,老人家言语中透露着兴奋。颜景新热爱楷雕,以至于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与楷雕密不可分,回忆自己70多年与楷雕陪伴走过的点点滴滴,颜景新说,他很庆幸能与楷雕一直相伴,如果说自己为楷雕做了些什么,那就是把这项手艺传承了下去。

从小便与木头、刻刀结下不解之缘颜景新的祖辈都从事楷雕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某种程度上说,颜景新是闻着楷木的清香长大的。七八岁时,颜景新常在祖父颜振轩的隆盛木店玩耍,看着师叔们熟练地雕刻作品,他自己也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小时候的玩具就是木头和刻刀。

虽说是家传手艺,可颜家祖辈却定下了规矩可以跟自己家人学,但必须拜一个外姓老师学艺。老人们怕自己家的老辈对后辈要求不严格,教出来的孩子坏了祖先辛苦积攒下来的名声。颜景新说,他的父亲去世得早,爷爷在自己11岁那年离世,老人在临终前把他托付给了好友杨振山之子杨玉田,意在承袭祖先的荣光。当时,楷木雕的市场不如现在红火,许多从事楷木雕的艺人都以刻章为生,学习楷木雕主要靠自觉,颜景新的第一件雕刻作品是二龙寿杖,半个月后,作品完成了,但杖身已被颜景新手心的汗水浸润成了暗黑色。

在严师的教诲下,颜景新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匠人,刀不离手、身不离案,夜晚在油灯下练习绘画,每天挑水时留心观察三孔的建筑、牌坊、石刻,用笔记、用心想,在忙碌中度过了自己的八年学徒时光。

年轻时曾参与装饰人民大会堂要学艺,先学规矩,学习清白做人。颜景新不光工作时心无杂念,生活中也一样,当学徒期间,有人找他干私活,都被他拒绝了。1953年,颜景新的许多作品开始出现在国内外的大型展览中,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精美的作品出自一名十七岁的少年之手。

1954年,一名南京军事学院的干部来到曲阜,在闲逛时看到杨玉田的作品,便准备把颜景新带到军事学院搞模型制作,颜景新笑着拒绝了。当晚这名干部的朋友来做颜景新的思想工作,又被颜景新拒绝了。我在师父家吃住这些年,不能背师而去,再说家里有祖训,不能起调(跳槽),您帮我谢谢人家吧。

1955年,曲阜成立了楷雕合作社,颜景新成了第一任主任,1957年,颜景新被调到了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室工作,7年学习时光让当时只懂得传承的颜景新有了创新的想法。他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一些西方绘画和雕刻手法,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期间,他与其他老师、学员共同完成了装饰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所需的大幅作品楷雕六副挂屏的任务。

在不断的较劲中永葆艺术青春1986年,颜景新退休了,很多人劝他开门头经营楷木雕,他却不肯,因为这样做会和自己工作过的厂子有竞争。但追随半生的楷雕又怎能轻易放下?之后,当地政府劝他开门收徒,解决贫困地区青年没有一艺傍身的问题,这样颜景新才开始了开门授课。

1994年,山东省要举办山东文物展,急需楷雕孔子像,颜景新接到任务后,精心选材、构思,制作完成了高达2.6米的楷雕根型孔子像,据史料记载,上一件超过2米的孔子像诞生于民国期间。此后,巨型孔子像先后赴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展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如今这件作品已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如今,颜景新仍在坚持创作,创作过程中的胸稿、草稿、泥稿一样也不少,他说艺人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给自己较劲,艺术生涯才能永葆青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徒子徒孙,如果说我为楷雕做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把他传承了下去。过去许多老艺人不大收徒弟,为的就是不耽误自己的创作,可那样真是为了艺术创作吗?我觉得不是。颜景新说。

记者手记70年沉淀,无悔的坚持采访时,颜景新老人的身体不是很舒服,可听说记者要找自己谈楷雕、谈工匠、谈传承,他还是坚持接受采访。持续三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老人家语速流畅,思维敏捷,却又不失幽默。对于现代工艺加工楷雕作品,颜景新并没有过多的排斥,在他看来,只要是让楷雕快速被人们熟知的办法,应该都是可取的。谈到工匠,颜景新说,工匠既要有手艺也要有创意,但创意应当是最主要的。

岁月的沉淀,并没有在他的工作中留下多少印记,他还是那个深爱着楷雕的颜景新,那个心无杂念的颜景新,闲暇之余他喜欢看戏、看古装片,他说这样能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在他的眼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应当是为楷雕去服务的。坚持二字,说着容易,但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到一年、两年、十年、七十年又是何其的难呢?与其说他把自己交给了楷雕,不如说楷雕选择了他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