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在窗前,一手拿着红纸、一手拿着剪刀。不一会的工夫,传统婚礼上经常看到的大角云就出现在97岁老人邓庆芳手中。30岁那年开始自学剪纸,除了喜爱,在丈夫去世后,剪纸还成为邓庆芳用来养活幼子的重要手艺。
7月1日上午,在距离汶上县城不远的东门社区一栋单元楼上,记者见到了这位邓庆芳老人。虽然近些年儿子、儿媳已经明令禁止老人剪纸,但老人卧室里的书桌上仍然摆放着剪刀和红纸。从简单的红双喜、大角云到复杂的凤凰戏牡丹、喜鹊闹梅,这些剪纸图案在邓庆芳的剪刀下出现过不止百次,也陪伴了邓庆芳60多年的剪纸岁月。建国初期,丈夫早逝,留下年幼的儿子,家庭的重担落在了邓庆芳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几分钱的工分成了这个家唯一的收入。为了养家糊口,邓庆芳开始带着剪纸到附近的集市上卖,从最开始卖一两分钱到后来每天卖两三毛钱,邓庆芳用双手将儿子独自养大,直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儿子、儿媳虽然做着小生意,但收入足够家庭的开销,可邓庆芳手中的剪刀并没放下。剪了这么多年,附近很多人都知道,谁家有孩子要结婚或者家中有喜事,时常来我这儿求双喜、求圆祥云。老人边说边用手轻轻地展开刚刚剪好的大圆祥云。邓奶奶说,只要有人登门求喜字,她一定给剪出最漂亮的样式,来人只需留下一把喜糖即可。
随着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出于身体情况的考虑,儿子孔祥成尽可能不让母亲动剪刀。如果没人陪,她很容易坐在椅子上打盹,但要是拿起剪刀,仍然是俺娘最有精神的时候。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