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有点像鲨鱼的沙塘鳢。
时报讯 近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沙塘鳢”人工养殖初获成功,投放的4000尾沙塘鳢中,一共捕获了1012尾,成活率达到25.3%。
沙塘鳢俗称土步鱼,是淡水鱼类名贵品种之一,个体较小,天然产量低。但是近年来,因捕捞过度、生态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天然资源量锐减。专家表示,由“人工养殖”代替“天然捕捞”已是势在必行。
资源量锐减 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沙塘鳢俗称土步鱼、塘蒲,是淡水鱼类名贵品种之一,2011年作为上海世博会国宴招待贵宾用鱼,号称“世博第一鱼”,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据了解,沙塘鳢多生活在湖泊、河沟的静水区或者近岸浅水区,个体较小,天然产量低。
“沙塘鳢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但是近年来,因捕捞过度、生态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天然资源量锐减,如今在江河已经很难捕捞到了。”省淡水研究所新品种繁育试验基地副主任黄鲜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河流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影响了沙塘鳢的生长和繁殖。另外,据黄鲜明介绍,4月份是沙塘鳢繁殖的季节,也是一年当中在河里最好捕的时候,很多人就赶着这个时候下河去捕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沙塘鳢的繁殖。
“近几年开始,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沙塘鳢因为鱼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因为沙塘鳢天然产量低,所以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目前它的价格一直高处在100元/公斤左右,所以,开展沙塘鳢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黄鲜明表示。
人工养殖初获成功 普及仍须试点
为此,自今年5月28日开始,省淡水所科技人员在水泥池中开展沙塘鳢养成试验,将1cm左右的4000尾沙塘鳢鱼苗放养在夹山漾温室的18平方米的水泥池中,前期主要投喂轮虫和枝角类为主,中、后期投放抱卵青虾或成虾,给合投喂轮虫和枝角类等生物饵料,保持可食饵料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为什么不投放人工饲料呢?黄鲜明向记者解释,因为沙塘鳢很“娇贵”,不吃人工饲料,所以科技人员要给它们投喂生物饲料,“投放生物饲料成本倒是不高,就是比较花工夫”。
“因为沙塘鳢是一种底栖穴居性鱼类,除了也喜欢栖息在砂石细缝里面,还长栖息在水质较清或者有微流水的江河、池塘底部的泥沙和草丛中。”所以科技人员还定期地在池水中投放少量的栅藻,使池水保持爽、活,同时pH值处在一定的合适水平。另外,在池水中配备气提式生物膜微循环系统,分解投喂配合虾料后水体中出现的污染源,以保证水体的活性,并在池底布设10%的人工隐蔽物供其栖息、生长。
沙塘鳢如此“娇贵”,人工养殖是个难题,那么个体养殖户可以在自家养殖沙塘鳢吗?黄鲜明告诉记者,“因为人工养殖技术难度大,自己养很困难。所以我们会建设一些养殖试点区域,请农户们过来参观和学习如何养殖。”
“人工养殖”有利保护天然资源
经2个半月的试养,到8月14日为止,投放的4000尾沙塘鳢里面一共捕获了1012尾,成活率25.3%,平均规格达18.76克/尾,部分已经达到了商品规格。“本来我们以为存活率很低的,可能只有几条。本次试验的成功,为下一步开展沙塘鳢集约化、设施化养殖或网箱养殖提供了技术基础。”
黄鲜明告诉记者,经多年努力,省淡水所在国内率先突破了人工规模化繁殖与虾蟹生态混养技术,但要形成产业化仍须解决苗种产业化生产及全人工养殖配合技术二大主要问题。
“水泥池的初养成功对我们的水域资源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之后,沙塘鳢可以从自然捕捞转为人工养殖,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天然资源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黄鲜明表示。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