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不分区“立委”名单看台湾选情

2016-11-03 17:19:31 来源:济宁新闻网

这几天,台湾主要政党陆续公布“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不分区名单人选与顺位是否符合社会期待,因为涉及政党的理念与形象,因此将直接冲击“立委”与“总统”选情。

由于台湾“双首长”的政治制度中具备部分“内阁制”的特质,使得台湾“立法院”遂成为政治体制中体现民意与监督行政权的重要机制。换言之,“立法院”的功能使得台湾政党必须在行政与“立法”的权力互动中扮演“内造政党”的角色。有别于“群众性政党”,“内造政党”则指涉政党的权力核心除集中于党中央之外,“中央政策会”与“立院党团”皆有举足轻重的政治作用。

深入探讨,“不分区立委”则是落实“内造政党”的重要指标。就甄拔的角度来看,“不分区立委”几乎为各政党的“资深立委”与“前排议员”所担任,但基于专业的考量与选民的需求,政党往往也会纳入政党理念接近但具有专业素质或是特定群体代表。理论上来说,拥有政治优势的政党在这两者之间的操作空间自然较为宽裕,甚至可以稍微着重代表性、专业诉求与理念主张;处于劣势的政党能够操作的空间相对有限,往往以权力布局作为主要的考量。

若以这样的切入点来思考,台湾整体社会的政治文化的转变,使得政党在思考不分区的人选中,理念与回应民意诉求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多数政党所提出的人选中,都尽量包含了妇女、劳工、环保、社福、青年、原住民等各领域的代表或专业人士,这意味着多元化社会群体、专业议题的审视、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俨然成为政党提名时的重大考量。这也是大家对于国、民两大党图政党名单后,引发讨论与评论的重要原因。

此外,权力布局的现实考量的确也是观察指标。由于民进党目前处于稳定领先的优势,在拥有较多的安全名单的空间与弹性下,自然可以将理念主张与回应社会诉求置于权力逻辑之前,这与2012年国民党所处的优势地位下的做法似乎如出一辙。民进党刻意将派系利益与续任的“不分区立委”排在第九名以后,正是因为民进党评估自己未来在政党票中会大有斩获;此外,蔡英文的党内威望不能撼动与挑战,因此在其高度与个人意志下,完成了民进党某个程度上的世代交替与权力转移。

对于国民党而言,权力逻辑可能倾向于妥协的保守思维,特别是在“马王政争”与“换柱”争议下的权力平衡恐是维系选情的基本考量。在有限的空间中,朱立伦提出了所谓“2+2”的另类思维则让媒体诧异与惊奇。许多评论者与国民党内人士认为,国民党安全名单中的政治组人选几乎为大佬或地方派系妻小,权力逻辑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偏狭短视的作为存在过多的个人利益考量,势必再度冲击国民党选情。

对于小党而言,不分区名单恐怕也只有选票最大化此一单纯的考量,如何透过名单中的人选与亮点,一举跨过5%的门槛以便获得最低的席次分配才是重点。哪些小党将泡沫化或被初出茅庐者取而代之,深刻反映着台湾的政治现实,特别是对于标榜新兴掘起的“第三势力”来说,明年“立委”选举显然具有关键的意义。(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张宇韶)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