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济宁10月9日讯(记者 林丽霞) 近日,2016年山东省第九届泰山文艺奖颁奖。济宁市在第九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取得优异成绩,3件作品获一等奖,4件作品获三等奖,创历届获奖等次最高水平。
据了解,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的《圣水河的月亮》获得戏剧类一等奖;济宁市群众艺术馆的山东清音《孝贤劝父》获得曲艺类一等奖;山东广播电视台、曲阜市三孔旅游服务公司的纪录片《孔府档案》获得电视类一等奖。济宁市杂技团的舞台杂技《糖果童心钻桶》、空中杂技《那抹嫣红双人红绸》;曲阜师范大学的美术类三等奖水彩画《墨痕犹在》、书法类三等奖隶书《隶书体》荣获三等奖。
《孝贤劝父》
山东清音《孝贤劝父》取材于传统历史故事鞭打芦花。讲述的是孝贤闵子骞(山东济宁鱼台县人),幼年丧母,闵父再娶,又生孩子。继母用芦花给他做棉衣,用棉花给他的弟弟做棉衣。一个冬天他与父亲赶车,由于天冷手没牵住缰绳,父亲举鞭抽之,打中继母为他做的棉衣,芦花飘散,父亲惊悟,非常生气,决定休妻。闵子骞跪地从继母、父亲、弟弟等不同的角度,力劝父亲放弃休妻想法,终致一家团圆和睦。利用山东清音这种艺术形式来重新展现这一传统故事,在板腔的运用上,突出随故事情节起伏而充分表达人物情感、情绪的变化;在故事的叙述上,不重复传统的讲述,而侧重人物的复杂心理分析与呈现,从闵子骞力劝父亲的真情流露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闵子骞忠孝、宽恕、仁爱的孝贤情怀,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鞭打芦花这一传统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也更好地体现了本项目的艺术特色和创新特点。
本节目常年坚持深入基层惠民演出,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对塑造当今家庭伦理关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纪录片《孔府档案》
六集纪录片《孔府档案》依托丰富的孔府档案资料,讲述了从清代第一位衍圣公到民国最后一位衍圣公这二百多年间,孔府从鼎盛到衰落的历史。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第一次展现了这个延续一千多年的中国最大贵族家庭的真实面貌。本片是对儒家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也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的一次探索。本片画面大气考究,解说准确传神,并按照档案的记载,真实再现了康熙祭孔的全过程,复原了清初的祭孔礼乐,三维制作孔府全貌。
本片获2015年度山东广播电视大奖社教类系列纪录片一等奖,先后在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播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英国一家教育机构专程派代表来洽谈,购买了这部纪录片的网上播映权。日本早稻田大学、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都对本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网上点播量达到10万多次。为观众了解历史,学习经典,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觉平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观众的喜爱。
《圣水河的月亮》
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是由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倾力打造的农村题材的经典剧目,在第三届中国豫剧节获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最高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
《圣水河的月亮》以乡村留守女人老耿的婚变为主线,表现了她面对丈夫移情别恋,敢于重新审视、决策人生的自强品性。而当前夫落难,她又不顾流言蜚语,主动担当,最终唤醒已经失忆的丈夫,呈现了博爱、宽容的人性之美。剧目三易其稿,在全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和进京展演中又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在内容、服装道具、演员唱腔、布景灯光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更加着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对第三者行为的抨击,突出表现主人公老耿面对困难时的质朴善良和自立自强,弘扬了孔孟之乡大仁、大义、大爱的传统美德。本剧由中国戏曲学院的裴福林教授担任导演,并从北京、上海几大专业院校、院团聘请了舞美、服装、造型专家加盟此剧,组建了强大的主创班底。剧中老耿的扮演者是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新花。她凭借饱满的情绪、酣畅的唱腔、细腻的情感、传神的演技,把老耿对丈夫的爱、恨、怨、怜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而饰演忠义的寇德林、饰演婆婆的吴肖华、饰演刘芸的焦卫华在剧中都有上佳表现。加上济宁演艺集团下属的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杂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配合剧中舞蹈、合唱、杂技演出、乐器演奏等部分,凸显了该剧整齐的阵容和扎实的班底。
泰山文艺奖是2007年由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文艺界的综合性文艺奖,到目前已圆满评选了九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逐步成为激励山东省文艺工作者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推动文艺事业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