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讲堂学术讲座现场
陈来教授
4月13日下午,由曲阜师范大学打造的系列高端学术讲座孔子大讲堂在曲阜孔庙杏坛开讲,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做了题为《论语的德行伦理体系》首场讲座。来自曲师大的老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儒学爱好者等300余人到场聆听。在讲座上,陈来教授从德、孝、忠信等七个方面对《论语》伦理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在西方国家,德主要指德性,其重在关注人们的品质、品德,而在中国古代,德更多的是指德行,意指道德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才渐渐又包含了德性。陈来指出,孔子伦理学的体系是以德行为主导框架,始终不脱离行为。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即心行合一的立场,在德目的讨论中,不离开行为而去谈心,不离开行为去谈德性,不离开行为谈做人,总是倾向于把两者联系起来讨论。而德性伦理学是以品质为关注核心的伦理学,而孔子伦理学的体系虽然包含了部分德行的讨论,但却以德行为主导,始终不脱离行为。因此,德性伦理学主张,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他履行了什么具体的义务和原则,还要以整体的品德、品质来概括他。
在讲座中,陈来教授对《论语》中专以德目形式出现的孝、忠信、仁、智、勇进行了阐释。又对广义的乐、好学、主德、诸德关系、君子人格展开了论述。陈来教授指出,孔子虽然非常关注德目的讨论,但在具体德目的讨论之外,更关注整体人格的目标,故孔子的伦理学不只是一套德目的体系,而是以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美善行为的整体体现,从而超越了单纯的德性伦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校长戚万学说,孔子大讲堂系列高端学术讲座是该校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践行文化立校理念,在十三五时期重点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今后,曲阜师范大学将搭建一个面向世界文明的思想平台,举办一系列碰撞思想、陶冶性情、浸润心灵的学术盛会,展开积极的学术争鸣,发出中国学者的曲阜声音,彰显儒学国际话语权,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影响力,打造曲阜、山东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片。
人物
主讲人简介:
陈来,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和现代儒家哲学。出版了《朱熹哲学研究》、《宋明理学》、《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300余篇,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日、韩等文字。
声音
孝是人德行的一种表现
陈来说,孝在直接性质上是对父母的德行,所以即使在封建社会解体后,它仍能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产生影响,成为与社会结构性质没有直接关联的家庭德行。而纵观孔子的言论可见,孔子所理解的孝,不仅是传统所说的侍奉父母的行为,而且同时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体现在面对父母的面色和态度上,因为脸色既是呈现给父母的直接交流,也是内心真实态度的直接体现。《论语》中的孔子论孝,更是对父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孝不仅仅限于家庭的空间,在家外的任何空间,只要一个人满怀对父母的关心与爱,便是孝。
而且,孝不仅是行孝,而是孝的人的内心状态,是其德行的表现,体现了孔子德行论开始向着注重内心德行的方向发展。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