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老布鞋里 祖孙三代七十载守护传统工艺

2016-09-15 04:26:47 来源:济宁新闻网

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店,小到只有五六平方的面积,甚至快速走上几步都能忽略小店的存在。店里销售的商品也不是什么名品大牌,就是一双双手工缝制的布鞋,购买的顾客也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可是,就是这样一家手工鞋店,迄今已经营了七十余载。它的经历就和店面斑驳的墙壁一样充满了故事。小店的主人,从爷爷到父亲,再到孙子,也已历经了三代人。在他们看来,开这样一家店铺,不光赚钱不多,还特别辛苦。可是,为了能够让这份祖传的手艺得以传承,他们还想把这样一份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事业继续坚持下去。

师从民芳馨,传承步云升的技艺

说起忠心闸路上的冯记布鞋,不少上了年纪的老济宁人都很熟悉。它原名冯家鞋铺,其创始人冯传沂现已九十岁高龄。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冯传沂为谋生路,十四岁便离开老家邹城太平镇,来到济宁烧酒胡同拜师学艺。在这里,曾经有一家济宁最大的布鞋店民芳馨,其掌柜是赫赫有名的刘振泰老先生,也就是北京步云升技艺的传承人。

提起步云升,那可大有来头。清朝时它接揽朝廷皇族及达官贵人的朝靴鞋袜的制作,民国时期名人冯国璋、段祺瑞、曹琨、孙科、鲁迅、蔡元培、周作人、朱自清、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都是步云升的常客。作为步云升的传承人,刘振泰中年后来到济宁开店,其经营的民芳馨鞋店生意兴隆。能在这样一家鞋店学手艺,冯传沂自然是十分兴奋。据冯记布鞋的第二代传人冯继海先生介绍,旧社会学徒不但要起早贪黑,勤学苦练,还经常吃不饱、睡不好,受气挨打。不过,正是由于在民芳馨的6年艰苦学习,冯传沂掌握了扎实的本领,学得不少步云升的看家技艺。

钉、切、缝、绱,几十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

父亲学成手艺出师后,最先在小闸口枣巷街附近开了家小鞋铺。鞋铺分为新行和旧行,新行是做鞋、绱鞋,旧行是修补旧鞋,也可以给新鞋缝云彩头和钉鞋掌。据冯继海介绍,旧时候做鞋,技艺十分复杂。以绱鞋来说,分为正绱和翻绱,翻绱将鞋帮反过来绱好,线走内里,外看不出;正绱则是线走表面,虽一目了然,但品质不如隐线。还有一种鞋,不分左右,可以替换穿在两只脚上,名为倒脚鞋、直底鞋。当时家里的妇人也会做一些鞋的工序,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工时长,经常要点灯熬夜,干针万线绱制布鞋为的就是保证质量,经久耐穿。

冯传沂做活精细,为人厚道有诚信,鞋品质量上乘,于是客户越来越多,店铺也大了起来。他除了把做鞋技艺传授给子孙,还收了许多徒弟,先后有二十多名弟子跟他学成后独自开店谋生。

做手艺,手不易。冯继海告诉记者,别看一双不起眼的鞋,要想做好,还是需要真工夫的。从下料磨底、粘底、起槽,到分割鞋帮、打袼褙、画样、下帮,最后到整形,一双鞋前后要经几十多道工序手工炮制。而这些工序全都是由冯传沂老人和他的学徒们一针一线手工完成。直到今天,店里的每一双布鞋,还都是冯继海夫妻亲手制作。

一双老布鞋,寄托了乡愁和无限希望

现在的年轻人讲究时尚、品牌,一双名牌的鞋子动不动就要上千元。和这些鞋子比,我们家几十块钱一双的布鞋在价格上可真是有些寒酸。不过,老话常说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咱们家的牛皮底布鞋,虽然价格便宜,可无论是布面,还是鞋底,还是加工流程,都没有半点马虎。因此,这做出来的鞋子也是穿着舒适,养脚透气。冯继海告诉记者,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是冯氏家族的座右铭,亦以此为立业根本,经营准则。因此,甚至一些美国、法国的华侨也常来光顾。冯继海颇感自豪的是,一位法国的老华侨近二十多年都穿着他们家的手工布鞋。每当需要新鞋,这位客户总会打电话过来,让他们把鞋寄到法国去。

现今,冯传沂老人年事已高,冯继海也到了耳顺之年。这个小小的鞋店又有了新的传人80后的孙子冯超。在冯超看来,做鞋是个耐心活,早晨七点多钟开门一直忙活到晚上七点多钟。一天十几个小时低着头忙活计,常常是眼睛花了、腰也酸了。看看身边的父亲和爷爷,再想想这间经营了70多年的小店,冯超便有了动力传承了几十年的老手艺,不能就这样没了。说不定,我再努努力,就让我们家的鞋店成为一家百年老字号呢!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