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西小吴村的光辉岁月

2016-09-11 04:16:26 来源:济宁新闻网

回首追溯南宗年,忠义堂上聚好汉。吴用后人真圣贤,黄河岸边安家园。东望梁山、西邻黄河,几句简单的诗词讲述了一个村庄的由来。据江家街庙碑记载:春秋时期,这里曾是任国的都城。任国是一个小国,东临鲁、西至濮,东有任城,西有任都,自古就是好地方。当时,这里北有翠屏山、赵堌堆、贾堌堆紧相连接,地势较高,适于农耕。后来战争迭起,任国被灭,城垣夷为平地,变成废墟。几经沧桑,又有人在此开荒种地,建起家园,繁衍生息。虽然随时代的变迁,人口增多,这里都没有固定的村名,但属于这个村的故事却一直流传。

或迁或移村中已无吴姓关于西小吴村的由来,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相传北宋末年,水泊英雄吴用之子吴启贤携二子定居于此。不久,长子夭折,次子年幼,人们都叫他吴小二。吴小二聪慧异常,名扬四乡。吴小二曾一度成为这个居民点的代称。吴小二年龄渐长,人们不便继续叫小二,改称小吴。小吴到了成年,慷慨好施,乐于助人,不畏权贵,见义勇为,一身正气,大有其祖父遗风,深得群众欢迎。外村人到此,先是说到吴小二那里,后改为小吴那里,久而久之,小吴成了这里的村庄名。斗转星移,该村的东北部及南部各有个村子也叫小吴,为了有所区别,该村便改名为西小吴,沿用至今。另据梁山县史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吴氏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命名为小吴村。现在的小吴村,已没有吴姓,吴姓或迁或移,已无法考究。西小吴村已无吴姓,现有的各姓都是明清及民国以后从外地迁来的。据西小吴村现任村支书陈祖东介绍,西小吴村现共有十五个姓氏十九个家族,李、毕、耿、江四姓是村中四大家族,其中李、毕两姓人口占西小吴村总人口的80%以上。有顺口溜总结四大家族的特点:毕家算盘李家棋,耿家胡同扯羊皮。江家缫丝做油醋,技术来自王换徐。

合院的民居格局符合传统礼制观念在西小吴村的中心区域,记者看到,传统建筑中白衣堂和各祠堂建筑以坡屋顶为主,其他大多数传统民居以平屋顶为主,屋顶微微拱起呈拱形,颇具鲁西南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特色。民居建筑主要是以四合院、三合院为基本格局,院落布局规整严谨,秩序感强。一般以北屋为堂屋,然后确定街门走向,以及厨房、厕所、牲口棚圈的位置,堂屋以外的左右配房叫厢房。房子后墙正对巷口时,为了阻挡正冲胡同的煞气,就在正对巷口的后墙上镶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泰山石。西小吴村传统民居常见的有砖房、砖土混合房屋等,均采用木制门窗。砖房以青砖砌筑墙体,或以青砖垒到窗下上部用土坯,或全部以青砖垒至屋檐,檩条上放椽子,椽子上盖高粱秸做的箔,箔上麦糠泥或水泥砂浆封顶。传统砖房墙体多用青砖,新建房屋多用红砖,采用梅花丁等方法砌筑;屋顶用炉渣、白灰、水泥捶顶,梁檩木料采用松、榆、杨等;水泥墙裙勾缝,内壁为石灰砂浆抹面。传统民居屋顶呈弧形,夏季雨水多可以快速流到地面,屋顶是当地人可以利用的一个上层空间,用来晒粮食和囤粮,即通风又防鼠患。

和谐、尚武的风气自古流传西小吴村是个多姓村,有三李、二刘、两江、毕、耿、武、张、王、郭、段、马、田、包、羿18姓。1949年前,包、羿两姓迁出,后来迁入刘、黄、曹、陈、平五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郭姓亦迁出。近百年来,西小吴村虽多姓共居,但始终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村风。这种文明和谐的风气,可追溯到清朝年间。

在西小吴村西南方向,坐落着一块庆衍曾元记事碑,雕龙碑记载着西小吴李氏八世祖李九赋,持家有方,同炊七十余口人,动合礼法,无纤芥痕,朝廷恩褒六品职衔,更赐庆衍曾元匾额,传及邻邑的事迹。据西小吴村村支书陈祖东介绍,庆衍曾元记事碑是梁山县唯一弘扬文明和谐家庭,历七世同居,五世同堂碑记。雕龙碑初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后被黄河泥沙淤埋于地下。2011年5月,龙碑起于地上,碑文重现于世。庆衍曾元记事碑高四米,宽一米,上有石负屃碑帽,刻有圣旨二字,下有石赑屃碑座,石碑中行刻有庆衍曾元四个大字。整座碑雕工细致,十分壮观。除此之外,西小吴村还有一个故事传说。西小吴村以前有三座庙,庙内均供有关公。因为自清初以来,村里群众多喜练武,又以习梅花拳为众,关公即梅花拳创始人,所以村民敬奉关公。传说,清乾隆年间,李氏八世祖李九赋,为人好善,凡来访客人无不热情招待。一天,一武姓客人来访,一连数日,均翁热情备至,武姓客人感激不尽。谈话中,武姓客人对均翁说:我自幼练武,也是梅花拳门人,见村民们多喜习梅花拳,我愿把所学之技传于他们。均翁大喜,立刻找来众人,拜武姓客人为师,练习梅花拳。武姓师傅为人勤谨,对徒弟们要求严格,把自己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与众人。自此,小吴家庄练武之风盛行。后来,武姓师傅别后,村里的练武之风不减,世代相传至今。

从金石寨到日伪据点都是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若讲起西小吴村历史中的光辉事迹,一定不能落下金石寨。据村中的老人介绍,民国六年,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小吴村百姓和其他村庄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值危难之时,进京赶考秀才李汝鹏因帮同窗好友做考题误了考期,落榜回家。他带领小吴百姓日夜忙碌,筑寨墙,修寨门,挖寨壕,抵御外侵。金石寨建成后,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精诚团结,守卫森严,村民们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周围村庄的群众也常到金石寨来避难。就连兵匪最猖獗的民国七年,西小吴都没受到任何损失。

后来,抗日战争期间,金石寨的南门被日本人占领改成据点,建造了炮楼。据介绍,1939年,八路军115师独立旅在杨勇旅长的带领下前来支援齐鲁人民开展抗日战争,打的鬼子闻风丧胆。日军遭受到独立旅和地方抗日武装的沉重打击,采取各种手段妄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他们得知杨勇和部队曾在西小吴驻扎,便对西小吴村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扫荡报复。1941年农历3月19日,日伪军又一次突然袭击并占领了西小吴村,并建立了据点。

在西小吴村村西,日伪军仅一次就残杀了抗日军民19人。日寇惨无人道地杀戮,并没有吓倒勇敢的西小吴人,反而更加深了他们对日寇的仇恨,更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斗志!1941年3月,日伪在西小吴村建立起伪政权,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4月份中共西小吴村地下党支部秘密成立。在村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极为残酷的环境中,西小吴村地下党组织配合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出色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在抗战时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动员妇女碾米磨面做军鞋,供给子弟兵。男人破路挖沟,坚壁清野,配合我军反扫荡,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