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冬至,在孟子故里邹城市,天色阴沉、冬雨零落,位于邹城东北的孟林里更是寒冷清寂、钟磬低鸣,农历乙未年冬至祭孟大典正在这里举行。上午10时,随着一声启扉,孟林享殿门缓缓开启,在肃穆庄严的北宋官制的释奠雅乐《凝安之曲》声中,乐生、舞生、礼生就位,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身着宋制祭祀古装,沿着神道肃穆缓步进入宋封邹国公孟子享殿院内,时光仿若一下子凝固在了2304年前的那个既往圣、开来学的亚圣孟子逝世的日子。
金元明清乐章祭祀较宋代雅乐相去甚远
在祭孟大典现场,武舞者手持干、戚,文舞者手持籥、雉尾羽,在神道两侧翩翩起舞,青烟袅袅中,孟子第75代嫡次孙孟祥居郑重地跪念祝文:四基山麓,昌平之乡;孕育孔孟,源远流长;彩云覆居,天赐瑞祥;孟子问世,母教而长与去年冬至日的民间公祭不同,此次祭孟活动是家祭,并且地点选在安葬孟子的孟林,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皆为孟氏后裔。据祝文撰写者、邹城民间文化学者董伟介绍,孟氏家祭是经朝廷获准沿袭下来的,与一般民间家族祭典截然不同,与去年冬至日庙祭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官方历史上第一次公祭孟子,是在宋代首次家祭孟子70年后的宋政和五年(1113年)。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公祭孟子所用乐器、乐章、服饰程序均为宋徽宗钦定。随后,孟子后代一直按照宋徽宗钦定的祭祀礼制来祭祀孟子。随着金、元入主中原,宋代祭祀孟子乐章散失。金、元、明、清又都重新制定了乐章祭祀孟子,但较宋代雅乐已经相去甚远。董伟说。
祭孟大典是专为祭祀孟子而还原的大型礼乐章程,属于周礼中的吉礼,集乐、歌、舞、礼于一体。祭孟大典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按照宋制礼制祭拜孟子,用传统礼乐、四佾舞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既体现了对先祖的尊重,也有利于把原汁原味的礼乐文化传承下去,把孟子思想精华传承下去。孟祥居说道。
还原宋代礼仪以及十一篇律吕谱
文化复兴、礼乐先行。为此,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联合专家,依据东夷文化、邹鲁文化方面典籍中的点滴记载,通过收集、对比礼器、祭器以及各个朝代的乐舞图文,最终挖掘出宋代祭孟雅乐及四佾舞图文,从乐谱、服饰、乐器、礼器、祭器、祭祀程序等方面,还原了宋代《政和五礼新仪》中记载的古代礼仪以及首次祭祀孟子的十一篇律吕谱,开创了邹鲁礼乐复原新的里程碑。
既然力求原汁原味还原、完整再现宋制家祭孟子仪式,那么乐队编制和排列也要遵循古制。据陈旸《乐书卷一百八》记载:先王做乐,莫不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故列琴瑟于南,列管于东南,列磬于西北,列钟于北,所以正其位也。因此,所有乐器,包括编钟、编磬、古筝、古琴等完全按照宋代宫廷雅乐的乐队编制和排列图式排列。董伟告诉记者。目前,全国上下兴起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很多地区纷纷策划了各种礼乐展演。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主任米怀志说。古代礼仪有很强的庄重感和仪式感,本身就蕴含巨大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浓郁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仪式的再现,更多人就可能愿意在自豪感中继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是为了复古而复古,而是要用最正统的、最原味的古典礼仪关照当下,守住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相关链接
孟子祭日由来
《四库全书》记载,第一个关心孟子后裔的人是宋仁宗时山东地方官员孔道辅,孔道辅系孔子四十四代嫡孙。当时的邹县隶属于兖州府,出于对孟子的敬仰,孔道辅到兖州任知府后就派人四处察访孟子墓。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终于在至任的第二年,在邹县东北十三公里处,找到了有一个称为四基山的地方。又在四基山的阳面,找到了孟子的坟墓。
孔道辅惊喜之余,立即组织能工巧匠,破土动工,修筑孟子庙。景佑四年(公元1034年),孟子庙修筑完成。孔道辅请泰山著名学者孙复撰写了一篇《新建孟子庙记》的文章,并把这篇文章记录在石碑上,这块石碑现仍安置在享殿内。孟子庙落成不久,孔道辅又为寻找孟子的后裔而忙碌。不久,在邹县西北二十里的凫村,找到了孟子45代后裔孟宁,孔道辅遂向朝廷推荐。朝廷立即授予孟宁担任迪功郎,邹县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祭祀工作。由此,孟子的后裔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孟子家祭也得到朝廷认可。景佑五年冬至孟子祭日,孟氏后裔奉旨在孟林举行了隆重的家祭活动。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