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 文化济宁、曲乡艺海,我市有着丰厚的演艺资源。这两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演艺团体活力不断增强,推动了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2012年,济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进行了资源重组并开始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设的市杂技团、市豫剧团、市艺术团分别改制并成立了子公司,而在资源重组前,由于队伍老化、体制僵化,各院团普遍缺乏活力。
济宁演艺集团总经理孔凡涛:改革以前面临的形势,一是有一个按部就班的理念,每一年完成多少任务,干什么活,每年就是这么个框架,所以有些积极性不太高。
改制前,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受编制数量限制,长年没有新人进入,节目无法更新,剧团的发展举步维艰。改制后,梆子剧院用人机制变得灵活,演出市场渠道得以拓宽,一部部新的作品被搬上舞台。
济宁演艺集团总经理孔凡涛:梆子剧院拿到了文化大奖,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优秀编剧奖,可以说在咱省里院团中名列前茅。
除了承接市场演出任务,市山东梆子剧院还积极承担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并成立人才培养基地,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员,为梆子戏的传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济宁演艺集团总经理孔凡涛:就得有这方面的人才,有了人才能把这个市场做好,把这个事业做大。
市艺术团在改制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推出了《我家就在岸上住》、《白雪公主》等多部新剧,很快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济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刚:一部好的作品,首先它得是有思想性的,有艺术性的。那么在市场得到检验,这是对我们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大家能在排练当中,在创作当中提高自己,整个院团也得到了提高。
改制后的市杂技团,艺术创作同样取得了辉煌,杂技《青花鼓韵蹬鼓》夺得第四届国际青少年杂技马戏节大赛的最高奖金猛犸奖,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名气,并和韩国演艺集团进行了签约演出。
按照改革要求,目前全市14家国有文化单位共划转4家,转企改制10家,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效果,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显著增强。(《济宁新闻联播》)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