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绍:后世子孙要有文化守规矩

2016-08-25 17:35:58 来源:济宁新闻网

旧时书香人家的大门上往往写有诗礼传家四字,以标榜门风。诗礼传家典出《论语季氏》,讲述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典故。正是因为历代孔氏子孙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孔氏家族才得以延绵数千年,发展成全球数百万孔氏后裔的大家庭。在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绍看来,诗礼传家是孔子为后人标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中两个重要的元素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规矩。

先世为商代王室,孔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商朝王室姓子),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孔子的六世祖为孔父嘉(子姓,名嘉,字孔父),孔父嘉遇害后,故其后代以孔为氏,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所以孔子家族本姓为子。

孔子父亲叔梁纥,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至陬邑大夫(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叔梁纥66岁那年与颜征在生下了孔子,孔子3岁叔梁纥去世,为了让孔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孔子母亲颜征在将家搬到今天的曲阜阙里街居住。颜征在家搬到阙里有三种原因:首先,她想借助叔梁纥家的声望;其次,那里有大量周朝典籍方便少年孔子阅读,还有就是颜征在的娘家也在附近,能辅助她教育孩子。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绍认为,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造就全球第一的人来做准备,对孔子人格、品格的养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这是说,孔子小时候玩游戏,常常把俎豆一类的礼器摆放出来,模仿、练习祭祀的礼仪。过去祭祀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凑凑热闹,看了几遍后,这不足为怪。可是,如果是经常性地模仿,就不同寻常了。据说,其母颜征在在孔子还是幼童时就经常带他把玩礼器,有时自己为孩子吹弹,有时请人为孔子演奏,有时让他自己任意玩弄。邻里不解,问:叫孩子玩礼乐之器为何?孔母答: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办事要讲规矩。无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懂些礼仪音律,对他日后成长大有益处。孔子之后成为精通六艺的专家,到了母亲去世的第三年,孔子已经学业有成了。

勤俭持家,孔德成冬天仍穿农家棉布鞋

或许是因为孔鲤早逝关系,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典故除孔鲤过庭外,鲜少别的内容流传下来。不过,孔子在教育孙子孔汲(字子思)方面,却有很多文献可以佐证孔子当年的良苦用心,后来子思拜曾参(曾子)为师,后子思门人将学识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孔氏家族重视教育,在家庭生活方面,孔氏家风要求子孙祭祀祖先,不忘祖本,与家人相处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则,并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孙。在个人修为方面,孔氏祖训宗规强调子孙在面对利益时要做到勿嗜利忘义、管理公务时要秉持克己奉公的原则。孔府档案记载,末代衍圣公孔德成6岁的时候,陶氏为孔德成姐弟开设了私塾,请来多名私塾老师,负责教授作文、写诗、算数、地理、英语等课程。虽然家境殷实,但孔府内仍传承着勤俭持家的传统,到了冬天,孔德成仍穿与普通农家孩子一样的棉布鞋。

家风和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个是软影响,一个是硬约束。在清代,孔令绍的高祖孔宪珍秉承祖上家风,耕读传家,本人成为朝廷御批的七品执事官,家里房产上百间,土地百余亩,有四个儿子、八个孙子。为管理这样一个几十人口的大家庭,他拟定了一套家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载检点,不扯滥务;居身简朴,辛勤劳杵;一丝一缕,恒念力扬;粗茶淡饭,慎近酒酤;恪守信义,邻里互助;忠厚传家,苦读诗书;振振绳绳,繁我孔族。一百多年来,这个家训一直影响着后代。目前,孔宪珍的后代已达一百多人,虽已分居,并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之间却仍相处得很和睦。你要上学了,咱们先去祭拜孔庙。时至今日,孔令绍还时常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经历。当时孔令绍住在离城十多里外的农村,站在高耸的古城墙前,他停住了奔跑的脚步,在爷爷的口中,他知道了万仞宫墙四个字出自乾隆御笔,知道了一仞等于八尺,首次体会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孔令绍母亲领着他们兄弟姊妹六人艰难度日,并把他们全部送去上学,孔令绍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母亲去世时,他既没成家,也没立业。母亲在弥留之际把他喊到跟前说:媳妇我是见不到了,孩子更是看不到了,但你要记准一句话,老实忠厚修子孙,尖酸刻薄损后人。母亲的临终教诲让孔令绍刻骨铭心。

良好家风犹如接力棒代代相传

丧父以后,孔令绍的爷爷将更多的爱给了年幼的孔令绍。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孔令绍印象最深的便是跟随爷爷学习的那段时光。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等信手沾来,我三岁的时候就学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幼时的孔令绍看来,作为孔氏后裔,不会这些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我在一个大家族的呵护下成长,又受到良好家风的影响,这使我的人生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孔令绍说。

家风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认真传承,在孔令绍的孙子孔齐维续出生后不久,孔令绍便开始教孩子识字,孔齐维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慢慢成长。我小时候,我爷爷教我三百千,现在,我又教我的孙子三百千,传承大概如此。孔齐维续三岁那年上幼儿园,有一天,孔令绍去接孔齐维续放学,见孙子手里拿着一只气球,孔令绍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孔齐维续说是小朋友给的。孔令绍很生气,大声呵斥:为什么要拿人家的东西?明天就还给人家。第二天放学,孔令绍又去接孙子,孔齐维续说:爷爷,我今天没要人家的东西,以后也不要了。孔令绍告诉记者,一只气球虽然无关紧要,可今天要了,明天可能就拿了,后天可能就偷了,习惯的养成是重要的。他一直强调,0到6岁时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守规矩必须从娃娃抓起。

孔令绍常说,孩子的行为规范比学习成绩重要,在教育孙子方面,孔令绍是成功的。进入小学后不久,老师就评价孔齐维续是一名小谦谦君子。长期背诵儒家经典,小维续对孔庙有了无限的憧憬,有一天他央求孔令绍带他去拜拜老祖宗,来到孔庙,小维续见到一处古迹就问孔令绍其中的典故和由来,孔令绍对此耐心地解答。时光仿佛将他带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清晨,跟随爷爷参观孔庙的场景。

小维续依偎在孔令绍的怀里说:将来,我有了孙子,也带他来看孔庙。孔令绍沉思良久,轻轻摸了摸小维续的脑袋,点点头。

济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