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砸宝”惹官司 专家是否具有鉴定资质成疑点

2016-08-20 16:42: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天下收藏》现场资料图

原标题:王刚 砸 出的官司

签订 生死文书 ,被看作是《天下收藏》的一大 法宝 。 生死文书 中藏宝人同意砸毁藏品的条款属于事先免责条款,是否免责则取决于砸宝行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如果无法证明三位专家有资质,所做的鉴定结论就是无效的,就不能砸掉藏品。此外鉴定环节如果严重缺乏必要的科学谨慎,生死文书中的免责条款也属于无效的免责条款。 钱卫清点评说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法治周末实习生 王佳茹

抡起 护宝锤 ,宝物应声而碎,还有全场高喊的口号 去伪存真

相信熟悉和喜欢收藏的人对这些片段应该不陌生,没错,这正是北京卫视2006年开始推出的一档电视鉴宝类节目 《天下收藏》。

无论是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和大人 王刚,还是对待 赝品 的毫不留情 当场挥锤砸碎,均可谓十分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这一切今后只能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因为《天下收藏》已在今年7月悄悄 变脸 ,取消了长达7年的 砸宝 环节,并从演播室移师古玩城录制节目,主持人王刚也不见了踪影。

《天下收藏》为什么忽然改版?恐怕还得从最近的一起官司说起。

因怀疑自己的藏品在《天下收藏》栏目中被王刚误砸,来自河北的藏友付常勇将王刚和北京电视台一同推上被告席,2013年10月14日下午2时,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庭审当日,双方围绕付常勇的藏品究竟是赝品还是被误砸,以及现场鉴定专家的资质等内容展开激烈辩论,法院当日并未宣判,案件将择期继续审理。

这起 京城砸宝第一案 是否就是《天下收藏》改版的真正原因?对此《天下收藏》节目制片人韩勇公开回应: 改版与官司没有关系,王刚老师只是暂时休息,等节目形态稳定后会回归。

其实相比案件本身,王刚砸宝案背后的问题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越来越热的电视鉴宝节目,在专家选择和鉴定流程上是否科学、严谨?种种的鉴定乱象又如何解决?这起砸宝所引发的诉讼案带给人们的议论还有很多。

砸 出的官司

退不退?

不退!不退!不退!

坚定的态度并没有给付常勇的这一对 甜白釉压手杯 带来好运,当这对压手杯被现场三位文物鉴定专家判定为现代仿品时,主持人王刚再度举起了他的 神器 护宝锤 ,在一片唏嘘声中,这对压手杯中的一只永远变为了 碎杯 。

这是发生在2012年10月28日的《天下收藏》栏目中的一幕,和以往一样,当 赝品 被砸掉时,节目达到了高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持宝人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中医大夫付常勇,没有像其他持宝人那样 砸了就砸了 ,他捡走了被砸手杯的碎片,并连同另一只杯子找了其他专家做鉴定。

其他专家的鉴定结果令他大为吃惊,专家告诉他,被砸的这对杯子并非现代仿品,而是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期间所造的寄托款器物,属 古代仿品 ,同样具有文物价值。 被砸的竟然是 真宝 ?为了讨个公道,愤怒的付常勇一纸诉状,将王刚和北京电视台告上了朝阳区法院。

2013年7月1日上午,朝阳区法院组织了庭前调查和证据交换,2013年10月14日下午2时,此案开庭审理。据原告代理律师、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钱卫清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14日的庭审中围绕着被砸之物是不是赝品、判断标准是什么,谁有权力和资质来为这些藏品作出鉴定以及节目组与持宝人签订的所谓 生死文书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等内容,原被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真品?仿品?

在2012年10月28日的那期《天下收藏》中,付常勇介绍了这一对 惹上官司 的 甜白釉压手杯 是他的一位病人1999年回台湾前送给他的礼物。因为相信《天下收藏》这样一档敢于落锤砸宝的节目,必定会事先对藏品进行严密的辨别和科学的鉴定,出于对节目的信赖,他才将这对压手杯送到《天下收藏》节目鉴定。

然而,钱卫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对当期节目的三位鉴宝专家 翟健民、拉达和王春城 在现场仅仅通过短时间的远距离目测就草率地得出结论 的鉴定过程,付常勇感觉是 被忽悠了,被骗了 。

法治周末记者也查阅了当期节目的录像,却发现其中对鉴赏环节的画面只有短短几秒,未能全面展现鉴赏过程。

庭审当日,原告方申请了重庆画家梁亚力和陶瓷鉴定专家王治国作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原告的瓷杯整器及两片瓷片的年代判断等问题提出了专业意见。他们认为原告的整器及瓷片系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期间所造的寄托款器物,并非现代仿品,属于明代的仿品,而古代仿品同样具有文物价值。

就被告提供的翟健民、王春城和拉达三位当期鉴赏家出具的鉴定结论中 类似器型只自清时期才出现 、 暗刻龙纹过于生硬呆板 、 胎质过于粗杂 的观点,王治国也逐一进行了驳斥。随后梁亚力用科学方法分析了从整器及瓷片上检测到的自然老化痕迹,并现场展示了使用科学仪器检测自然老化痕迹的过程。 作出鉴定的流程、演示、对比,是科学严谨的,是一个完整的鉴定过程。 原告代理律师钱卫清直言。

他还说: 节目中三位专家在现场极短的时间内,怎么能给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论?

其实,对于《天下收藏》鉴宝过程 三言堂 的方式,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被指过于武断。但此前该节目制片人韩勇曾对媒体表示,虽然观众在节目中只看到三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每一件宝贝,至少要由3到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有人有不同意见肯定就不会砸。

钱卫清却指出,在录制节目当日,付常勇才将宝贝交予节目组,前后短短不过一个小时,且被告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节目组背后有专家团队对被砸物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鉴定。

针对原告的质疑,被告方则坚持认定被砸之物系赝品,并出具了当期节目鉴定家的鉴定结论,参与鉴宝的三位嘉宾庭审当日却并未出庭对证。

对此,法治周末记者分别于10月25日和10月28日致电被告方代理律师之一、北京鼎石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海峰及《天下收藏》栏目组询问具体情况,但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应。

有无鉴定资质?

除了被砸物的真伪,节目中三位鉴赏专家是否具有鉴定资格,也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

钱卫清指出,此次庭审,原告申请的梁亚力和王治国均是通过中国收藏家协会推荐的具有国家颁发的鉴定资格证书的鉴定专家,而节目中的三位 专家 则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鉴定资格,没有权力对持宝人的藏品进行鉴定, 他们三个甚至不符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对于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专家必须是省级文物部门审核通过的专家库成员的规定 。

10月16日,韩勇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节目中请到的鉴宝嘉宾都是收藏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至于原告所说的节目中三位专家不具备鉴定资质,他表示:因为还在审理中,不方便说太多。

如果有鉴定资质,得拿出资质证书才行。 钱卫清透露,不论是早先7月1日的证据交换还是10月14日庭审当日被告方均未提供三位鉴赏家的鉴定资格证书, 这如何证明他们是有鉴定资质的?

钱卫清指出,三位鉴赏家中翟建民是香港永宝斋斋主,是文物经纪人;拉达则是英国的艺术品经纪人;王春城虽是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瓷器专家,在收藏方面有一定成就,但作为节目组聘请的鉴定专家,也应具备国家相关部门认定的鉴定资质, 就像律师,你有律师执业资格,才能去办案,而法学专家有再深的法学造诣,也不能够代理案子 。

到底谁有资格鉴定文物真伪?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国内的文物鉴定圈子很乱。 姚政坦言,当前国内虽然对文物鉴定做了一些规定,也有诸如文化部等部门进行的文物鉴定资格考试,并颁发鉴定资质,但这些并不被民间收藏界所看重。而国内最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要从事博物馆的藏品鉴定和司法鉴定,鉴定只对公,不对私。因此,现在民间鉴定,多是业内相传或朋友推荐。 正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准入标准,才导致 鉴宝界 良莠不齐,我就发现很多所谓的 业内人士 ,对藏品看得都不算准。

10月14日的庭审,姚政也参与了旁听,对于《天下收藏》中三位鉴赏家的资质问题,他不愿过多评论,但他指出,不同于一般私下的鉴定,《天下收藏》的鉴定结论将直接决定宝物的 生死 ,因此鉴赏嘉宾应该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并出具详细的鉴定结论,即便是在国外具有鉴定资格的专家,在国内的节目中做鉴定,也要有国内认可的鉴定资质才行, 如果有,被告方应尽快提交三位鉴赏家的鉴定资质证明 。

生死文书 的法律效力

生死文书签过了? 签过了!

相信熟悉《天下收藏》栏目的观众对 生死文书 一定不陌生,砸宝前,主持人王刚一定会问持宝人是否签订了 生死文书 ,这也被外界看作是《天下收藏》的一大 法宝 。

付常勇在参与当期节目时,也与节目组签订了 生死文书 和《藏宝人承诺书》,认可栏目组邀请的专家对藏品的鉴定结果和藏品被鉴定为现代仿品时由主持人代为销毁。就此,被告方律师黄海峰曾对媒体表示,付常勇签订了 生死文书 等文件,同意在藏品被三位鉴定家认定为赝品的情况下由王刚代其击毁藏品,王刚现场击毁藏品前也已经得到持宝人的同意,因此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钱卫清则认为, 生死文书 是一种合同关系,应受合同法的约束。首先,这个合同是格式合同,而约定的权利内容是不对等的,如果所砸的东西最终是国家文物,这个合同不仅是无效的,还有可能构成过失损害国家文物罪。 文物是一种特殊商品,任何人可以对文物占有、使用、交易、处分,唯独不能把它毁坏,文物保护法有禁止性规定,如果所砸的是国家文物,不仅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即使被砸的不是文物,它也是个人财产, 生死文书 中藏宝人同意砸毁藏品的条款属于事先免责条款,是否免责则取决于砸宝行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如果无法证明三位专家有资质,所做的鉴定结论就是无效的,就不能砸掉藏品。此外鉴定环节如果严重缺乏必要的科学谨慎, 生死文书 中的免责条款也属于无效的免责条款。 钱卫清说。

至于为什么要将北京电视台和王刚共同诉至法院,钱卫清解释称 生死文书 是跟《天下收藏》栏目签,但该栏目不具有法人资格,是和北京电视台合作的一档栏目,王刚虽然是整个栏目的策划,也是最终砸宝的执行人,但电视台也负有监管责任,因此一旦认定被砸物是文物,双方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曾陷 信任危机

王刚砸宝案 目前还处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阶段,法院当庭也并未作出宣判,案件将择日再审。

砸宝 最终让《天下收藏》惹上了官司,有网友不禁感慨: 真是成也砸宝,败也砸宝!

2006年《天下收藏》自开播以来,便从同类鉴宝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这不仅因为主持人王刚的个人魅力,那把能销毁赝品的 护宝锤 更让这档节目显得惊心动魄和与众不同。

在2010年出版的自传《我本顽痴》中王刚曾谈道 砸宝 环节是他自己设计的,之所以选择 砸 这种极端的方式对待赝品,是因为痛恨那些造假、贩假者,也同情并想警醒上当受骗的藏友们,因此在节目中要突出对瞎活(假货)的鉴别与打击。 我认为栏目的原则,也是收藏的原则,去伪存真是第一步,是最要紧的。

但自从 砸宝 这种形式被搬上荧屏,评价就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赝品混淆视听,理应砸毁;但质疑者则认为这不过是 为收视率在作秀 ,而且过于 粗鲁 ,有损害财物之嫌;不少人甚至对被砸藏品的真伪产生了质疑。

在这次被诉至法院前,《天下收藏》就已陷入了 信任危机 。2012年8月20日,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联合举办了《 假 如这样 真 假 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 赝品 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但收藏家张远芳、姚政等人在反复观看展览后却质疑,该栏目 所砸掉的 赝品 不少是真品,且不乏珍品。

不久,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成员吕献珍也现身说法,称2008年自己收藏的一件 元青花瓷器 在《天下收藏》中被当成仿品砸掉了,而其后很多机构都鉴定为真品,他打算将碎片带去英国,找牛津最权威的瓷器鉴定机构做鉴定。

面对质疑,《天下收藏》节目组与鉴赏家则坚定地回应: 鉴宝过程非常严谨,百分百没有砸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