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 时评作者
假若现在知乎上冒出个问题“突然成网红是种怎样的体验”,那这两天在微博上爆红的“带鱼孩子”,兴许能来个现身说法。
因为一张“幼儿园老师让学生带一条小鱼来观察”的图片,他成了2017年第一个网红:只因为图片中其他孩子带的都是小鱼,唯有他带的是一条几斤重的鲤鱼。一时间,在一片“心疼孩子”“求孩子阴影面积”“别人面前的是花鸟市场,他的是菜市场”的打趣中,这张图被疯转。还有各路大神将那条鱼pS成水煮鱼、红烧鱼等,以“缓解”孩子的尴尬。
就在昨日,事件真正的主角“带鱼孩子”的父亲也出面了,他称这事挺乌龙,因为钓的鲤鱼难吃所以就给孩子带去学校了。这引发又一波恶搞狂潮,好多网友或为鲤鱼打抱不平,表示鲤鱼不应受到歧视,或感慨幸亏这父亲丢的不是鳄鱼。
不得不说,做网红或做网红背后的“男人”,是需要禀赋的。很多人为了红而极尽炒作之能事,可有些时候,走红靠的是“妙手偶得之”而非刻意为之,比如傅园慧,又比如“带鱼孩子”及其父亲,都不做作的性子,却自带喜感,都没有为了红而炒作,却因机缘巧合成了“流量担当”。
你可以为这看似莫名其妙的蹿红找到不少原因,如“一本正经地搞笑”中的反差萌,如作为段子梗的易感性,但毋庸置疑,对作为素人的“带鱼孩子”及其父亲来说,成网红完全就是个意外。跟那些脸型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玩直播刷关注度的网红不一样,他们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也因如此,在“带鱼孩子”及其父亲近乎被玩坏时,也有必要特别强调某些看似细微的常识他们毕竟是“状况外”的情况带入舆论场中,而非有意地去抢占头条,他们极可能不会就此转型走T台、上节目,靠曝光度过日子。所以我们可以玩我们的,哪怕再怎么调侃,只要不逾矩都没事,但尽量不要打破他们生活固有的平静,拉他们“陪侍”社会的围观热潮和恶搞狂欢。
这里面尤为重要的,是对孩子的保护,包括不轻易暴露孩子肖像。回溯此事发酵经过:有老师觉得这事好玩,就发到了家长微信群;有家长又将其传到了网上。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涉事教师还是将图传上网的家长,或许都有些轻忽大意:他们可能并未考虑到照片外传后的海量关注,所以完全未对孩子面部特别是眼部进行模糊化处理。虽然“带鱼孩子”只是露了个背,可旁边几个孩子却面部表情都很清晰。
这未必会导致什么堪忧的结果,但未做保护性处理就传出,本身就欠妥。现实中,不少人动辄将孩子照片不处理就外传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人忘了起码的边界意识,那就是不可擅作主张地传播具有辨识度的孩子照片,否则涉嫌侵权。这不是无谓之忧:很多照片都可能流入公共场所,但其引发的链式反应又未必像这起事件那样,基本上都是网友对涉事孩子的善意打趣,倘若某些孩子因此被恶意攻击、被蓄意人肉,遭到了伤害,那不作处理就传照片的行为难辞其咎。
对这场风波而言,孩子未打马赛克的照片是怎么流出来的,或许无人关心。可就保护孩子视角看,多点对不侵犯孩子权益的边界意识的提醒,不是什么坏事。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