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近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接受一家印度电视台采访的报道在中国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因为库克表示在认真考虑“将iphone整条生产线搬到印度”。iphone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的生产线过去一直设在中国,此消息一出,“Mad e inIndia”(印度制造)是否会取代“M ade inC hina”(中国制造)再次引发热议。
报道刷屏后,有人找出库克的采访英文原稿,发现原话是“Apple w orking tobring entire product line toIndia”,虽然百度翻译显示“productline”的意思就是生产线,但其实生产线更确切的表达是“production line”,而结合前后语境,库克说的应该是将整个“产品线”带到印度,而非将整条“生产线”搬到印度。印度手机市场潜力巨大,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23%,而苹果品牌认知度在当地相较于其他国家并不算高,结合iphone中国销量下降的境况,以及苹果即将在印度开设首批3家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的举动,在大力开发印度市场的背景下带去更多的苹果产品是很自然的事情。
虽然库克要将整条iphone生产线搬到印度的表达很可能是个乌龙,却不代表事情本身不会发生。事实上,全球电子消费品代工巨头也是苹果最大代工企业的富士康,去年曾表示要在印度建设包括工厂和数据中心在内的10至12个基地,而据《印度经济时报》5月10日的报道称,富士康即将与印度政府签订协议,将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完全用于生产iphone的工厂,18个月后可正式投产,建成后每年产量将达到4亿部手机。此外,沃特沃德、与德通讯等手机O EM /O D M厂商以及众多手机厂商如中国的vivo、华为、金立、酷派都已经或计划在印度设厂,曾将手机制造放在中国的印度本土手机品牌也开始回迁。这当然和印度近期对进口手机的关税调整有关,但仍不能忽略制造业转移这一趋势。
当前,印度的硬件基础仍很难在短期内超越中国形成完整的手机制造产业链,但不可否认的是,眼下的印度有其独有的优势。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工厂向成本低廉的地区转移,是一个无法摆脱的规律。所谓低成本并不只是劳动力价格低廉,更是低成本劳动人口持续供应量、劳动力教育培训水平、土地成本和相关税收。中国的用工成本是印度的3倍多,税费更是东南亚国家的数倍,高昂的土地成本更是这些年来的重要变量。正如服装越来越多地出现越南制造、菲律宾制造一样,随着中国一系列成本的上升,手机制造的转移也是可以预见的。
“世界工厂”只是某个特定时代与特定阶段中国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未来的发展不可能一直躺在低附加值的加工业上,所以这些年来都一直在强调转型升级,讨论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比起苹果是否会将生产线搬到印度,也许另一个动作更值得关注 苹果将在印度南部的海德巴拉建设一个新的研发中心,专门开发该公司的地图产品,并于明年初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全新iO S应用设计与开发加速器。印度工业基础很差,但IT服务业却很发达,流水线一样地向美国大量输送初级人才形成了原始积累,同时对软件外包行业大力减免税费,又通过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向硅谷输送高阶精英,开始了技术积累,不少知名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A dobe和N etA pp的C EO都是印度裔。印度凭借低廉劳动力、精英化教育和税收形成了一条IT服务业的良性循环路径,当前在推行的数字印度政策,以及吸引科技研发力量进驻,都包含着转型发展的野心。
印度正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重新定位自己,而“世界工厂”之后,中国也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不能只靠对一个产业或一个领域的特殊扶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需要完善的法治、税制的合理设计、公平的竞争环境、优质的教育与科研氛围和文化的开放以及自由表达。这可能需要不止一代人的时间,不可缺少的却是从现在就开始的努力。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