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奶粉配方 破解乳企“玩花样”

2016-06-11 07:11:42 来源:济宁新闻网

时评作者 庞岚

今天,《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对外公布。《办法》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行注册管理,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限制配方数量,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从2008年发生三鹿奶粉事件至今,已经过去了八年。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进口奶粉只有9.8万吨。但2015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奶粉达到了54.7万吨。

诚然,进口奶粉销量攀升和人们收入增长、出国旅游人数激增、海外代购越来越多不无关系。但不容回避的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被蛇咬”之后的信心丧失。

但是在大家热衷进口奶粉的背后,诸多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首先,大多数国产品牌并没有什么问题,却被殃及而陷入困境;再者,进口奶粉价格高昂,消费者的负担成倍增长。更可气的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洋鬼子”,通过贴牌、炒作等手段,把国产奶粉卖出了进口奶粉的高价。还有,外来的和尚念的也不一定全是好经,某些进口奶粉同样曝出了质量问题。

“怕井绳”已经怕了8年,难道真要延续10年之久?10年之后呢?消费者的信心能否回归?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欣慰地看到,《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终于出台了。毕竟,成年人的食谱花样百出,即便喝点奶粉也是可有可无,但是对于我们的宝宝,尤其是尚未断奶而又母乳不足的婴儿来说,奶粉却是事关健康乃至生死的大事。管好婴幼儿配方乳粉,正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问题。

据报道,现如今一些乳粉企业盲目将“配方”作为营销手段,以致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品牌更换频繁等问题突出。对此,新办法的一大亮点就是限制配方数量,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此外,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办法》要求如实表明具体来源地或者来源国,不允许使用“进口源”、“源自国外牧场”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强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

不断推出所谓“新配方”忽悠消费者,穿个马甲装洋鬼子,使用无法证实的功效打广告,这些都是正在困扰我们的常见问题,因而新的办法可以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过,办法正式对外公布和真正落地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实施很多时候都比制定更难一些,这中间还需要不间断、无缝隙的检查与监督。

截至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完成对3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体系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相关省局要求共计29家企业停产整改。发现问题直接停业整改,这已经显示出相关部门的决心。

此前曾有报道说,中国乳业问题的根子在奶源。的确,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的全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恐怕也是奶源。所以,加强奶源监管,通过全程公开的信息,让我们看到放心的原材料做出了放心的婴幼儿乳粉,实现全程信息可记录、可追溯、可管控、可召回、可查询,国内乳企才能“扳回一局”。

随着新办法的公布和实施,国产乳企或许正面临着一个重塑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机。不忽悠、不穿马甲,认真落实办法,像面对自家孩子那样面对全国的宝宝,以父母心生产负责任的产品,消费者才会重新选择中国乳企。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