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几年前,搞钢结构的孙广斌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热衷于重返家乡“翻地”,还开了个旅游公司,带着全村人做起乡村旅游的买卖。不到半年,聊城刘道之村已初具乡村旅游特色村规模,8月21日举办的首届乡村旅游节,当天吸引周边2万多名游客,进账8万多元。
刘道之村位于聊城南外环和光岳路交汇口南6公里处,毗邻京杭大运河和徒骇河,湿地生态优美,交通便利。8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村口的刘道之豆腐坊,村民刘宝华和杨玉荣夫妇一边推着磨磨豆子,一边招呼着进屋的人们品尝刚刚出锅的热豆腐。“快尝尝这口感,是不是比城里的香?”杨玉荣不无期待地问着来客,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笑说,村里成立旅游公司后,夫妻俩就重拾祖辈留下的手艺,接手了豆腐坊,一个月能磨4000斤豆子。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尝到新鲜无添加剂的石磨豆腐,还可以亲自制作豆腐。为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村里配置了豆腐坊、油坊、酿酒坊等传统手工作坊,供游客体验。
在另一户农家,门口摆着炸油条的灶具,两位农妇正在包蒲公英肉馅儿的包子,2元钱一个,在21日那天卖了300多个,收入600多元,就连油条都成了抢手货,卖了400多元。村口的戏台上,村里的文艺骨干用才艺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锣鼓胡琴咿咿呀呀,唱腔一板一眼。戏台对面的凉棚里,村民用传统的风箱大锅烧开水,泡好了村里特色的蒲公英茶,入口清香四溢。环村湿地公园的700亩柳园里,专门为制作蒲公英茶种植了300亩蒲公英,建了炒茶的作坊。村子另一头,孩子们“泡”在水上乐园里尽情撒欢,10元钱可以玩一天,成了炎热夏季里邻近居民的亲子乐园。
“我们村真正全民动员搞旅游,也就是这半年多的光景。”从刘道之村成长起来的孙广斌,主业本是一家钢结构企业的掌门人。去年回村投资了生态园后,通过聊城市旅游局及江北水城度假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政策,孙广斌的投资思路越来越清晰,结合刘道之村的实际情况,邀请了德国标恒建筑设计公司规划创意设计,规划建设有春季养生踏青园、温泉四季养生馆、温泉温馨小院、乡村特色民宿等农业特色旅游项目,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目前已流转2200多亩土地,特色民宿农耕体验园等项目逐一落地。
在农耕体验园内,有六栋小屋并排而立,门口篱笆小院掩映在菜地之中,黄瓜、茄子、番茄、豆角……时令蔬菜应有尽有。民宿共有6种不同风格,分别是中国风、欧洲风、日韩风、地中海风、田园风和工业风,内部结构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均根据上述6种不同风格而装修,总共48平方米左右。一家人在这住一晚198元,厨房里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可自行采摘田地里的蔬菜,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爱好DIY美食。
目前,刘道之村围绕整个村庄建造了环村湿地公园、垂柳森林公园休闲步道、跑马场、传统手工作坊、特色瓜果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体验的配套设施。运河一碗香特色美食可以让游客体会多年前淳朴的乡间味道,体验到漕运时代运河畔的乡土气息和运河文化。孙广斌说,今后还要利用村里种植的冬瓜等农产品,开发冬瓜宴等特色美食,让游客流连忘返,美味在舌尖打转。
记者环村走了一圈后发现,刘道之村最先落地的项目是按景区标准建设的三座水冲式公共厕所,让游走乡间的客人不再为“内急”而尴尬。孙广斌表示,村里的乡村旅游业态才刚刚起步,完善起来还要下些功夫。刘道之村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孙广斌计划推出以平价温泉为特色的乡村游,将温泉引入农家院,在现有农家院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成集温泉小院、民宿、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农家院。一期计划投资7190.1万元,二期计划投资1.5亿元。
此外,刘道之村还将建育苗科研温室大棚,扩大中药种植种类和规模,研发多种中草药相关养生产品;邀请知名中医坐堂,宣传推广中国传统中医和中药文化,免费为游客解答健康养生问题。据介绍,度假村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1.4亿元,直接增加就业800人以上。
刘道之村代表着聊城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以果园合作社发展生态采摘的辛十里村、以姜堤乐园景区带动的姜堤村等,都在实践着让村民端上旅游金饭碗的致富模式。聊城市旅游局局长刘光辉表示,聊城今后将通过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旅游业,做好统筹规划,全面整合资源,与全市旅游线路策划相结合,将乡村旅游景点和其他景点进行优化组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
济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