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针对孩子的旅游线路。在这些线路中,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人文类的景点在增加,以满足孩子和家长对于借旅游增长知识的需求。
前几天,笔者参加了一条“山水人文之旅”的旅行线路的体验。岳飞庙、殷墟遗址、红旗渠、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皇城相府、关帝庙等人文类、山水类景点交错,既有青山叠翠的惬意美景,也有畅怀古今的人文熏陶。旅行社负责人对这条线路的设计颇费心思,希望分得暑期市场的一杯羹。在线路的体验中,对于笔者来说,人文历史类的景区更有吸引力,也有人认为山水类的景点才是这次旅行的核心。简单地把人文类的景区与山水类的景区串联,效果可能是让参与者有满意有失落。如何把二者深度融合在一起,促进文旅融合,才是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关键。
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实践中逐渐显现的一种产业融合现象,创意旅游、旅游演艺、会展节事、影视旅游、创意聚落、博物馆旅游、主题公园等旅游形态层出不穷。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推进“旅游+文化”。如何促进文旅融合,首先要厘清二者谁为主体或者互为主体的前提。笔者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能够为旅游提供提升的潜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是缺乏根基和活力的。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的是提纲挈领的角色。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能够为旅游提升附加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有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旅游由文化拉动,文化体验和感受正日益成为旅游参与者所重视的核心内容。在此次的旅行线路体验中,最吸引笔者的殷墟遗址满足了笔者的夙愿。作为一个因考古发掘而著名的人文类景点,殷墟更多的是由考古发掘而得的商代文化层的展示。在殷墟遗址,可以了解甲骨文的产生和用途,可以了解商代宫殿宗庙的建筑规制,可以参观大名鼎鼎的“妇好墓”,还可以了解作为我国田野考古学发端的殷墟考古学遗址。比起从书本或纪录片中了解殷墟,现场的亲身体验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的感受才会更真切。
但笔者通过观察也发现,在很多人文类景点,简单地将文化元素“+”入到旅游的做法还是比较多见。往往是导游带游客逛一圈景点,讲讲景区的文化特点和几个故事,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让游客“知道”景区文化的程度上,而缺少让游客与特色文化互动、体验的环节。如此一来,游客对于文化景点的了解很可能就浅尝辄止了,没有了深入了解的机会和下次再来的兴趣。
如何让人文类的景区所展示的文化元素“活起来”?笔者认为,景区还要在参与性和体验性上下功夫。以殷墟遗址为例,如果在向游客讲清楚甲骨文的发展及流变之后,开展还原古代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的体验类活动,想必对于游客来说会是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
在此次旅游体验中,笔者发现,随着旅游各方面的完善,交通、食宿等旅游元素质量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旅游商品的匮乏问题一直存在。在景区,所能买到的旅游商品不外乎书籍、画册、文玩等,在琳琅满目的背后是缺少具有地方和文化特色的商品。同质化的旅游商品很难引起游客购买的欲望,旅游产品还要在产品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多下功夫,以独特的文化意象支持文旅融合。
济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