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兴技术的冲击,作为纸质书籍的实体书,如今逐渐地被虚拟的电子媒介所取代。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实体书店后发现,不少实体书店在经历了阵痛之后开始蜕变,开启了多元化转型发展的经营之路。书店除了承担卖书的职责,也成为读者、作者和学者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成为一个独具文化氛围的聚会场所。
有人热衷网络购书,有人青睐回归实体
时下,网络购书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轻点鼠标,一本低价、便捷的图书便送到家中。我平时都是在网上买书,最近几年几乎没去过书店。市区某金融公司的张瑾入职已有4年,由于工作繁忙,她读书充电的时间越来越少。据张瑾介绍,她平时工作压力很大,现在公司又为每位员工制定了任务计划,完不成还要扣奖金,自己根本没有时间逛书店。张瑾告诉记者,最近她从网上买了很多金融类的专业书,一方面是为了补充知识,更多的还是应付单位近期将要进行的内部考试。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张瑾一样热衷于在网上购买书籍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他们购买的书多以工具类书籍为主。不过,与张瑾不同,也有不少人对于网络购书并不感冒。之前从网上买了很多畅销书,等到寄来了,自己却看不下去了。今年28岁的李倩是市区某医院的一名护士,毕业后尽管工作繁忙,可一直坚持着读书的习惯。这几年,李倩开始尝试在网上买书,不过,相较于从书店淘来的书,自己对网上买的很多热销书总提不起兴趣,有时翻开看了没几页,就放弃了。在李倩看来,真正的爱书人难以在网上淘到心仪的好书。网上买书,必须先知道名字,输入搜索。然而读书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发现新的未知的好书和作者,这只有实体书店能实现。一些爱书人会抱怨:网上翻个三五页,都没找到自己想买的书,反而在实体书店,书架上扫一眼,很多都想看。
电影、音乐、美食、创意设计书店更有文艺范
上周末,在城区某书店,一位身着校服的小学生一大早进店读书,一坐就是一上午。在书店看书不仅能拓展孩子的视野,还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孩子父母看来,书店是文化的集聚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文化素养,书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午10时左右,两位中年男子推开书店的门,径直走向二楼,书架上浏览一番,选到钟爱的书后,他们坐下安静地读了起来。周末没别的安排,再说,近来雾霾严重,呆在室外还不如来书店泡着。其中一位中年男子笑着说。
每到双休日,济宁各大实体书店都较往常热闹许多。不少人以为,相较网上热闹的图书市场,曾经空间狭小、图书匮乏的实体书店应该门可罗雀,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传统实体书店正在悄悄转变,温馨的装饰、安静的环境、舒服的沙发、可口的饮品,如今,越来越小资的书店里,渐渐地吸引了很多文艺者的目光。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区不少新开张的书店,其经营内容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图书销售范畴。如今,越来越多的书店不仅有大量的图书出售,书店还不间断地向顾客提供集阅读、电影、音乐、美食、创意设计、艺术、展览于一体的文化大餐。
在吴泰闸路与供销路路口东北角,经过嘈杂的马路,记者走进一间名为圣书堂的书店,刚推开门,仿佛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排排木质书架之间,读者或站或坐,翻看着感兴趣的书,看上去安适自在。绿萝、工艺品、小摆件,冬日的暖阳透过窗台,照进室内上千册的图书上,静坐窗前的读书人,翻开手中的纸张,阅读的同时飘来一抹淡淡书香。这家极具文艺范的圣书堂书店,如今是我市实体书店的一个缩影。工作人员孟一凡告诉记者,圣书堂除了为顾客提供免费阅读,平时还承载创新创业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互动教育平台等功能,一些书店定期举办名家分享会、书友读书会、音乐分享会、影评会等活动。
经营困难,有时一天卖不出一本书
受网络购物影响,许多商业中心经济不景气。为吸引客流,引进书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孟一凡说,在一些一线城市,不少商业地产都向实体书店抛出了橄榄枝,通过开实体书店凝聚人气、提升商场的文化氛围。一线城市为了鼓励实体书店,政府通常会出台扶持政策。对于开在高档商圈的书店,地产商也都提供租金减免的优惠。例如,上海的各大商圈的书店大多享受到了租金优惠,得以降低成本,但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市并未兴起。其实,我们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中苦苦挣扎。孟一凡坦言,店内图书的销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书店经营并不理想。据他透露,除去做活动的周末,书店的客人并不多,买书的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一天下来都没卖出一本书。目前书店经营面积约200平米,每年租金15.5万元,按照一年来的收入,书店一直在亏损运行。孟一凡告诉记者,大部分书店的创始人若不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上对文学的一种情怀,基本不会从事这一行业。不过,济宁的实体书店正朝者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消费能力提升,多样化生活需求提高,如今这种复合式经营的书店或许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如果没有了实体书店,很难想象这种城市的文化将会何去何从。在孟一凡看来,实体书店尽管经营艰辛,我市一些实体书店从业者并没有在冲击面前退却,而是积极挖掘新的盈利模式,打造自己的人文特色。然而,一个人、一家店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怎样留住城市中的文化绿洲,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守护。
记者手记:守护住文化的绿洲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散落在城市各大角落里的书店则成了最直接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网络时代,互联网+读书的模式来势汹汹,相比之下,实体书店的经营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不让文化流逝,让实体书店活起来。看似有些杞人忧天的口号,却又像是在向我们诉说着关于实体书店的前世今生。
如今,实体书店运营困境重重,房租高、人员少、读书的少、买书的更少。如何让实体书店活下来、让大众市民走进去成为一道摆在眼下的难题。提高公众阅读素养非一日之功,大众阅读的氛围也不能单靠一时的口号发生巨变。重重困境之下,让实体书店先活下去成了关键。社会各界普遍呼吁,政府应当拿出更多的举措来扶持实体书店,有了文化的承载,传承这座城市的文化之路似乎就能更长远一些。
他山之石:诚品书店的成功经验
对书迷而言,到了台湾就不得不去诚品书店,它不仅是台湾的一家书店,而是发展成了一种新经营模式,曾经获得台当局经济部台湾百大品牌企业奖励,也曾获得《时代》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它与台北人的生活同步呼吸,已经成为了台湾文化的一部分。
诚品的成功不在于它的商城和所贩卖的精品,而在于它的书店经营理念,从卖人文类的书籍到卖综合类的书籍,再到配合台北文化人的生活作息和思维,调整空间和开放时间,最后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2012年8月,诚品到香港铜锣湾开分店,深耕掺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逐渐成为香港文化人生活的一部分。2015年11月29日,内地首家诚品书店在苏州开业,当地人更喜欢叫它卖书的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