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作为高考改革的破局之年,今年多项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加分政策大瘦身效果到底如何呢?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已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75个,到2018年将仅剩35个,减幅63%。其中,13个省份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这意味着公众广泛关注的高考加分瘦身行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13省份取消地方性加分,山东位列其中
2014年底,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的政策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国家取消高考加分的力度前所未有,预示着高考加分将迎来更大瘦身。教育部近日也表示,从31个省(区、市)的方案及公示情况看,较好完成了高考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任务。
从瘦身效果来看,全国性加分项目目前已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实现了大幅减少的目标。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和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后,各省的全国性加分项目由此前的11项减至5项以内。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也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75项,到2018年将仅剩35个,减幅63%。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13个省份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数据显示,高考加分瘦身行动的成效明显。今年,北京市具有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减少近3000人,陕西省具有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则仅有23人。从高校录取情况看,录取具有加分资格的人数也明显减少。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录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资格者约200人,较去年减少45%;武汉大学今年录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资格的人数为500余人,比去年减少30%;浙江大学今年录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资格的人数为150余人,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而获得加分资格的也主要是少数民族考生。
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加分考生减量明显
按照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见义勇为和先进劳模、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等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对于之前已取得相关证书的考生,我省采取了过渡方案,过渡期内加分分值降为5分以内。
同时,山东省因地制宜、依法依规保留和完善了烈士子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5项全国性扶持类高考加分项目,加分分值普遍降至10分以内。
高考加分的本意是为了补充和完善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加分项目越来越多,作弊造假事件频出。针对过去出现的加分资格造假等问题,今年,各地还严格落实了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加分考生资格信息公示、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管理措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落实国务院实施意见、推进减少和规范加分工作实施的第一年,为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将加分考生资格公示信息保留至年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近期,教育部将开展高考录取检查,重点督查考生加分资格公示等工作。同时,教育部重申,对资格造假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资格造假考生,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学籍。
山东省招考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及时、全面、准确公示资格考生信息,尽可能把考生信息提供给全社会,信息越丰富,越能增加大家的了解。
山东4819人获高考优惠,九成为少数民族考生
而在加分资格公示方面,教育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今年的考生高考加分情况均已公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山东省在6月20日统一公示了加分资格信息,并在公示中注详细列出了报名序号、姓名、所在中学或单位、加分项目详细名称等多项内容。
根据公示名单,山东省共4819人在夏季高考中享受加分(降分)投档照顾,名单中获得少数民族加分的考生最多,为4468人,占所有加分人数的九成。此外,还包括省级优秀学生111人,奥赛获奖类109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53人,烈士子女8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67人,及台湾省籍考生3人。省级优秀学生将在其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此外,奥赛全国决赛、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活动获奖者,参加高考录取时在其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我省共有109人入围,济南共29人入围,包括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历城二中等学校考生。
根据规定,若同一考生符合上述多项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或降分,不可重复计算。
尽量减少加分项目和降低加分分值,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体育、艺术、学科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更加有利于净化高考环境,有利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省招考院相关负责人说。相关链接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
以1978年为分水岭,中国高考加分政策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中国高考以优先录取为主;之后,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加分录取政策,主要包括降分录取、加分录取以及优先录取等政策。
● 从1978年至1987年
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受政府表彰的优秀青年、报考农林等特殊院校者等对象实行高考降分投档政策。
● 1986年
原国家教委的一项政策造就了高考史上最大优惠幅度。当时的政策规定,参加1985年、1986年重大国际比赛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获前六名以及1985年、1986年获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降50分投档。
● 1987年4月27日
原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适当降低分数录取,降分一般为20分以内。
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高考加分政策虽然偶有变动,但基本上按照1987年出台的政策执行,直到2001年才做出较大调整。
● 从2001年开始
高招录取相关优惠政策不仅确定了高考降分与加分对象,而且对降分与加分的幅度作出明确规定。
● 2014年
教育部等五部委再次发文取消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堪称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以来最为严格的一次。到2017年,除了个别情况,奖励性加分项目将基本废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