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端药在中国“重获新生”引争议

2016-04-27 15:55:10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刘会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一些未能进入美国及其他国家市场的药品,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并畅销。这些药品在中国“重获新生”,同时引发了“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低端药品倾销地”的争论。

低端药怎么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国家对药品的监管标准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在美国,一种药品如果想获得监管机构批准,通常需要证明这种药品要优于其他同类的现有药品,这对于很多药物研发来说是一个障碍。而在中国,新药无需证明比现有其他的药品更有效,这就给很多跨国医药企业提供了另外的机会。

报道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在2013年,美国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因为它的药效不及同类药品而停止了全球的试验,公司转而把这种抗癌药的许可权授予了中国的一家初创企业,引入了中国市场。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时间上的考虑。因为国外的药品在上市前,除了需要在本国内经过审批外,进入到中国市场之前还需要进行额外的临床试验,一些外国药企认为,采用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总体上会大大缩短药品审批的时间。

中国是否成为国外劣质药倾销地?

实际上外国药企将新药转为与中国药企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公司间的商业合作行为,这种合作方式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中国在原生药方面的创新能力确实和国外有一定差距,通过这种合作引入新的技术也是药品研发的一种新途径,这样可以降低国内药企的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那即便这些药品并不是全球同类产品中最好的,但是上市前也要经过审批和临床试验的,所以安全性和疗效都是可以保证的。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做法可能意味着新药等待时间缩短、成本可能降低,因为买得起的有效药物会比过于昂贵的国外特效药更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