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脉网(ID:vcbeat),作者刘宗宇
在刚刚过去的 2016 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投融资事件尘埃落地。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三驾马车,百度、阿里和腾讯也完成了自己在医疗方面的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发展不但需要创新技术的引领,也需要创新商业模式的开拓。BAT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进行突破,更多的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上的投资布局。过去五年,三家巨头共投资了 30 多家已上市企业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特别是诸多一级市场上的独角兽企业的背后,80% 都会有 BAT 的身影。
中国医疗的互联网改造在持续进行中,或许,他们能够在解决看病难的世界性难题中实现创新技术的介入。动脉网(微信:vcbeat)总结了 2016 年 BAT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大事件和投资布局,希望能够从中窥得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脉络。
腾讯市值超过阿里,百度垫底
百度于 2005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阿里巴巴于 2014 年在纽交所上市,腾讯于 2004 年在港交所上市。随着腾讯公布 2016 年第二季度财报后,腾讯股价大涨,超过阿里巴巴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截止至 2017 年 1 月 2 日,腾讯市值达到 2317 亿美金,阿里巴巴 2259 亿美金紧随其后,百度为 577 亿美金垫底。
百度建医疗大脑
2016 年 10 月,百度医疗大脑在北京发布,百度医疗大脑是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百度医疗大脑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的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
在百度医疗大脑和百度开放云的助力下,百度医疗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行业相结合,通过更加丰富的数据建立精准的用户健康画像,从而提供更精准的医疗匹配服务,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革命性提升。
百度最初的医疗布局,主要是提供医疗相关信息的搜索,到联手知名医院和第三方推出挂号预约服务。但是在 2015 年的莆田系和 2016 年的魏则西事件中,百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中。上半年,百度医疗是在网民的口水中度过的。百度在国家网信办要求下进行整改,对 2518 家医疗机构、1.26 亿条医疗信息进行了下线处理。后来,在 9 月初的 B20 峰会上,李彦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过去这几个月因为医疗的事件,我们其实一个季度砍掉了 20 个亿的收入。
下半年,百度推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百度医疗大脑,并表示将向谷歌、IBM 等同类产品看齐。在 11 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进一步解释了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变革。他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医疗上的发展分为四个层次:医疗 O2O 智能分诊,人工智能参与的智能问诊,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基于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他认为,从分诊到新药研发,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奇点已经临近。在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更多开始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想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
阿里健康搭建平台
前面我们所统计的市值,是阿里巴巴公司,而现在,有关健康领域的投资和布局,都是由旗下阿里健康完成。阿里健康在港交所的前身是中信 21 世纪,2014 年 1 月 23 日,中信 21 世纪向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配发 44 亿股,阿里巴巴由此成为公司大股东。同年 10 月,公司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阿里收购中信 21 世纪,实际是看中了后者在医药行业中的积累和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中信 21 世纪也是国内首个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平台 95095 的间接控制者。
搭建平台化的医药电商
2016 年 4 月,阿里健康发布公告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阿里健康向天猫提供包括天猫医药保健电商业务招商、客服、运营等在内的外包及增值服务,天猫则向阿里健康支付服务费用。
但是在 8 月,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被叫停。7 月 29 日,天猫医药馆向平台商家发布通知,将于 8 月 1 日起停止药品在线交易功能。事实上,在此次政策推出之前,已有不少相关的企业相继从 B2C 模式转向 O2O 模式。如阿里健康在 5 月份就开始进行布局,还牵头成立了中国医药 O2O 先锋联盟 ,与数百家线下连锁药店开展合作,已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的几万间药房门店。不过,有分析认为,善于搭建平台,向平台商家提供技术支持,收取佣金是阿里善用的服务方式,从目前来看,阿里健康的路径也可能如此。
8 月 16 日,阿里健康宣布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获得了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开始着力发展自主经营的非处方药在线零售业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健康自营的良心大药房正式上线并入驻天猫,算是接棒了天猫的药品第三方平台。阿里健康一直努力通过平台化方式建立包括商家、服务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态系统,来更好地实现服务商家和消费者的目标。阿里健康董事康凯曾表示,阿里健康还是会尽可能走平台化之路。
阿里自建追溯平台
通过收购中信 21 世纪获得的重磅业务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于 2016 年 2 月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暂停。而当时,电子监管网的运维是阿里健康收入的几乎全部来源。2016 年 11 月阿里健康公布了截止 9 月 30 日止的半年报,报告显示当期营收 5502 万,较去年同期 1719 万上涨 220%,除税前亏损 1.04 亿,较去年同期 1.03 微涨。细分到具体业务板块,电子监管网是其主要业务来源,当期营收 4898.3 万元,占到总收入的 89%,向天猫主体提供的外包及增值服务营收 307 万、B2C 医药业务 138 万,电子监管网在其业务板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电子监管业务暂停三个月后,阿里健康重新推出第三方药品信息追溯平台码上放心,6 月 13 日上线的平台兼容了原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面向品牌商、经销商、各级政府与消费者。新平台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此外,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在半年报中,码上放心平台和自营药房刚运营不久,营业额还未能体现。在 2016 年年报发布后,才能看到这两项新业务的营收增长为阿里健康带来的收入。
根据阿里健康方面公布的信息,码上放心追溯平台完全兼容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追溯标准,支持企业两网历史数据的无缝迁移。平台可为品牌商持续完善产品追溯体系,为经销商记录或标识其购进和销售的产品,为各级政府制定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规划提供专业咨询,并为公众提供永久免费的查询服务。
目前入驻码上放心平台的已有两千余家企业。8 月 18 日,盘龙云海与阿里健康签订协议,旗下三七粉入驻码上放心平台,用户使用阿里旗下购物、支付 App 扫码可查看产品产地、销售、流向信息;9 月 26 日,马应龙亦宣布入驻码上放心平台,旗下各类药品将打上追溯码,可验明产品真伪。
阿里健康在食药监局暂停电子监管码的决定之后,快速建立起第三方产品溯源系统,实际上也承担了阿里健康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此前阿里健康内部人士曾向动脉网提及,阿里健康业务板块可分为医药电商、医疗网络、健康管理、产品溯源四个板块,如何形成联动,是阿里健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今看来,追溯体系或可成为黏合剂。
打造滋补中国品牌10 月 9 日, 阿里健康联合天猫医药发布滋补中国品牌,这是天猫医药纳入阿里健康生态后,针对中国滋补品行业转型升级所推出的首个品牌战略。滋补中国这一品牌计划,是与各地政府、品牌企业合作,为其推荐的高品质滋补品打上标签,让消费者在天猫医药平台上便于甄别选择。同时,还宣布建立滋补中国追溯体系,借助阿里健康码上放心平台,可以实现对相关滋补品一品一码的追溯,消费者使用手机淘宝、天猫、阿里健康 App 扫码,就能看到滋补品的真伪信息
为智能设备注入智慧10 月 19 日,由阿里健康联合数十家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品牌共同推出的智能关爱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阿里健康宣布联合阿里智能以及三诺、海尔医疗、掌上糖医、鱼跃、罗氏、拜安进、欧姆龙等近 20 家知名智能健康设备和服务厂商,为消费者带来包括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体温监测计、智能体脂秤等健康设备,涉及到的健康管理领域几乎覆盖到家庭的每个成员。
智能关爱计划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技术,通过智能健康设备,将消费者检测的健康数据通过 GpRS、蓝牙、Wi-Fi 等上传平台,并根据数据自动形成健康趋势报告,同时介入后期持续的专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阿里健康通过智能检测设备+慢病或健康管理计划整套健康服务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其本人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工具,并通过后台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及时干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
回顾阿里健康在 2016 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阿里健康连接遭受电子监管码被暂停以及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暂停两大黑天鹅事件。但是阿里健康迅速组织自救,通过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和自建追溯平台重塑业务体系。对于阿里系企业擅长的平台化运作,阿里健康也不例外,通过搭建销售(天猫医药馆、良心大药房)平台、品牌平台(滋补中国)、质量追溯平台(码上放心)、健康管理平台(智能关爱计划),阿里健康在 2016 年建立了一个基于药品销售系统、医疗服务的平台。
腾讯强调连接
百度擅长的是数据处理和搜索,所以百度医疗大脑是通过收集资讯,并用智能算法处理接受和反馈数据,和自身业务范围息息相关。阿里擅长的是交易模式和交易平台的搭建,所以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也大多和此相关。而腾讯擅长的是通信和社交,因此利用其在通信和社交软件方面的优势,建立病患与医生之间的连接,从流量入口切入医疗健康市场将是腾讯的进军策略。
在今年的 10 月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大会上,腾讯曾经详解了其互联网+医疗战略:致力医疗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能力建设;聚焦微信公众号、城市服务、微信支付等自有平台,推动移动医疗方案落地;通过投资合作、创新创业扶持,以及合作伙伴开放共赢三个维度,建设互联网+医疗生态。
腾讯投资的医疗健康企业非常多,微医、丁香园、卓健和医联四个互联网医疗的明星企业都有腾讯投资。在腾讯的布局中,通过这几家企业连接医生、患者、医院形成自己的医疗版图。微医集团针对一些没有品牌有场地的线下医院,以加盟连锁的方式把这些医院纳入互联网医院运营,与微信、QQ 打通,为医院和医生提供接口;卓健医疗则针对大中型医院进行互联网化的运营,提供运维、开发 App 等服务;丁香园则主要做用药助手、社区诊所;投资医联,则在医生社区进行深入布局。
腾讯产业基金 2016 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事件
2016 年,腾讯产业基金在医疗健康领域总共完成 4 笔投融资事件,陆续投资了大数据企业碳云智能、思派网络、Clear Labs 等。腾讯互联网+合作事业部总经理陈广域曾表示:医疗资源存在供需矛盾,医疗行业信息化存在参差不齐、数据分散问题,医疗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精准度低,这三点是目前行业痛点所在。腾讯希望聚焦自有的大数据能力、用户触达能力,以及互联网+资源整合能力,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高效的医疗分发平台。
用户使用 QQ、微信、空间等腾讯的产品,每天有 6 千亿条信息在腾讯产品上发送,通过腾讯平台下发 200 亿条精准的互联网广告推荐,同时每天有 10 亿张以上的图片在腾讯平台上进行分享、传播、存储,这样的数据仅仅是腾讯自身的数据。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蕴藏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利用腾讯在社交平台上的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模式。
在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成认证的医院公众号接近 2 万个,近一亿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专业的医疗服务和资讯;国内超过 1200 家的三甲医院中,超过 80% 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60% 开通了就诊服务;通过微信支付,全国数千家医院每天为接近 50 万患者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节约排队等候时间;腾讯在线挂号服务平台已覆盖了全国 156 个城市的 1443 家医院。
腾讯除了投资布局医疗健康之外,在这个领域的自有品牌就是腾爱医生,并推出了智能医疗设备糖大夫血糖仪。今年 3 月 10 日,腾讯联合 9 大医生集团同时入驻的腾爱医生正式上线,在连接一切的战略背景下,腾讯的互联网+医疗版图似乎正变得越发广阔。在腾讯的战略大环境下,动脉网曾针对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布局总结了以下三点:
腾讯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医疗实体;
腾讯正试图打通每一个医疗实体之间的沟通渠道;
腾讯正试图成为连接每一个医疗实体的一级入口。
在腾讯主办的 2016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腾讯副总裁丁珂就曾表示,互联网+医疗是为医者赋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建立医患信任感,并共建融合的医疗生态体系。因此,总结互联网+医疗的三大核心要素为:连接、信任和融合。而连接,就是腾讯最重视的事情。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