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想学知乎、微信公号,还是今日头条?

2016-12-31 03:54:23 来源:济宁新闻网

百度百科想学知乎、微信公号,还是今日头条?

当张小龙定位微信为工具而不是平台时,百度百科这款工具却在努力地成为一枚平台。

继百家号之后,百度百科也开始凸显创作者的角色。

百度的内容开放平台百家号 9 月 28 日上线之后两个月,就宣布 100 亿的内容创作扶植计划,此前,今日头条头条号出了千人万元和短视频作者扶持计划,BAT 中的腾讯推出芒种计划、阿里系的 UC 推出订阅号。

百度似乎在宣告着要进军内容生态建设的决心。百科无疑被选为了这个重要计划中的一员。

百度搜索的危机

今年,百度百科先后上线了秒懂、TA 说两款内容产品,说要做开放视频知识分享平台。它们采用的是 pGC+UGC 模式,只要符合百度百科内容规则的短视频都会在尽快上线供网友点阅;同时与小世界、飞碟说、百思不得姐等视频 pGC 生产机构达成合作,用短视频解读各种热门词条。

昨天(12 月 29 日),百度百科宣布,将在 2017 年采用搜索 +Feed 双驱动模式,指的是百科中的内容会被推荐到手机百度 Feed 流、百家号、甚至智能硬件度秘中;还会通过优化百度搜索结果,将秒懂TA 说的内容,直接输出到阿拉丁卡片。也就是说,百度会用其所有可能的方式为优质内容导流。

除了导流之外,2017 年百科将加大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具体做法包括:作品署名;增加作者集合页;定制化百科词条,打造自媒体及机构百科官网;与百科联合运营品牌栏目。与此同时,百科也将尝试内容产品的商业化,通过打赏、付费内容、分成广告、经纪服务等多元变现方式,共享知识经济红利,其中付费内容是指针对百科 TA 说等高质量原创版权内容。

导流+扶植计划+打赏,这不是微信、今日头条、知乎,甚至是微博这些内容平台做的事么,为什么要来插一脚?

其实百度很早之前就在搜索页面增加资讯流,已经开始切入内容,但估计还没想到要做平台,大概只是为了增强用户粘性的尝试。百度搜索作为一种工具产品,用户在其自有页面逗留的时长很短,基本上是所谓的用完就走,在移动搜索主页中加入资讯流,无疑有助于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

虽然这个资讯流中推荐的各种接地气的新闻堪比今日头条首页,而且知乎网友们还专门开了个问题来喷这个资讯流。然而人性中的 low 总是会被这种顺应人性的推荐引擎激发出来,在今年三季度,这个资讯流的流量在三个月之内增长了 20 倍(当然也有可能是基数小)。

后来百度推出了百家号之后,资讯流中也随之加入了百度号的推荐内容,为了内容创作者导流;如今则开始将百科,以及百科中的秒懂和TA 说加进了资讯流推荐。这也意味着,百度搜索已经开始更多地将流量留在百度自身的体系之内,而非单纯为其他网站导流。

在 pC 时代,百度搜索几乎可以所搜索到所有网页中的信息,人们使用百度也许有两大原因:Know something(获取信息) Get things done(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前者是寻找知识,后者是寻找工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都装在 App 中,像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百度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搜索到里面的信息。从寻找工具方面来讲,从前工具类的网站也能通过百度搜索到,但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的 App 出现,用户可能会直接在应用商店里面找到需要的 App;而从单纯资讯获取的角度,反而是聚合了大量内容的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甚至是知乎,已经危及到了百度的搜索业务。

现在,某些用户在寻找信息的时候,已经开始直接在微信或者今日头条中直接寻找,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人认为,微信已经是一个搜索工具了。

百度是无法搜索到微信中的内容的,除非微信提供接口,但微信自己却可以自行做搜索功能(目前使用的是搜狗的技术)。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在 App 中,百度能所搜到的东西占比会缩小,打败百度的就不一定是另外一个搜索工具了(何况搜狗已经傍上了微信)。

所以,你看,也许不知不觉,当年做不成搜索的马化腾,就这样曲线救国做成了。

为什么是百度百科?

再来具体看看百度这个内容生态建设做法,除了上面的智能推荐+内容扶植之外,百度还会采取一些做法提高活跃度,比如向作者推荐擅长类别的高 pV 词条,指导作者创作;还通过打分和个性化推荐,帮助优质内容脱颖而出;增加用户交互功能,如点赞、评论、关注等,实时获取用户反馈,帮作者留住粉丝

这些做法,除了跟上面提到的微信、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很像之外,百科的词条创作邀请制和打分制度,以及其打出的知识分享平台,倒是跟知乎有点像。

百度不是没有推出过类似产品,既然要切入内容生态,为什么不通过百度原来就对标的百度新闻和百度知道?

原因似乎也很简单,要吸引作者进驻,这两者的流量(或者活跃度)太低了。据易观智库的数据,百度新闻在资讯类产品中,排名未入前五。

至于百度知道,现在你能在上面找到的回答也许只能找到几年前的了。要炫耀自身渊博学识的精英们,估计都跑到知乎去了,后者最初用的是邀请制,初始 KOL 的存在培养了认真回答的氛围(虽然有些问题也有百度知道化),使得社区的回答更专业,用户形成品牌认可;而且挑选回答上用点赞+编辑推荐的形式,突出作者个人,引发持续讨论。相较于知乎,百度知道的精品回答更少、用户质量更加参差,而且使用的是悬赏回答的形式,无论如何都要选出一个答案来,你不选系统也会帮你默认选一个,没法活跃用户。

百科却似乎是个相当神奇的存在。

知乎上往往能找到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其实,热点在百科上,也会以及其迅速的方式反映、甚至是参与到其中。(还记得当初的清华理工男怒改百度百科 pX 词条事件吗?)

在多次不为人知的刷屏爆炸新闻,百度百科的词条都能在被门户网站还要快的速度在更新。比如:林宥嘉微博求婚、孙杨夺冠、王宝强离婚声明等。

你看,这种时候,当你听到一个热点去百度搜的时候,还需要看媒体吗?看百度百科就够了。这样的反映速度让百度公关们也得意了一番,借此机会给自己 pR 了一下。

你可能会以为这是百科小编不辞劳苦每天盯着热点更新,但据百度方面表示,这都是网友们的杰作,百度只是负责审核。

我们的审核策略是基于百度大数据技术支持的,百科的审核系统和百度搜索数据相通,对大数据挖掘到的热点词条,系统会自动优先审核,符合百科编辑规范的版本就能直接通过。也就是说词条热度越高,审核通过的速度也越快。

不得不说,能挖贪官能编段子还能当要闻记者。这届网友可以。

不过,究竟百度能不能抢滩内容生态,看来要看这届网友给不给力。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