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10月29日电 (记者 关向东 王子谦)29日,一场“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办,论坛的主办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也迎来25岁生日。
这家被誉为“中国改革智库”的民间研究机构自1991年诞生开始,以“直谏中国改革”为己任,就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发声,其自身经历也成为中国社会智库发展的缩影。
“以改革理念办院,用创新精神研究”,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给这所民间学术研究机构的评价。中改院院长迟福林介绍,该院建院即以股份制企业化运作,依靠社会力量办社会智库。
迟福林认为,政策研究人员当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为天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中改院在过去25年间抓住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发表见解建议,已形成品牌。
这家智库提供的多项“前瞻式”研究成果,如,“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政策建议,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政府转型系统思路和相关政策建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等,为中国经济改革决策层采纳。
据介绍,25年来该院围绕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中国改革专题,举办国际研讨会200余次,提交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200余份,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
陈锦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大环境所创造的体制和机制,为中改院的产生、成长、发展壮大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使它可以积极作为,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做贡献。
目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决策者更为开放地倾听多方声音,让非官方智库有了更大的舞台。近年来,中改院以其民间智库身份,完成国务院交办的“行政权力结构调整研究”;完成“关于简政放权政策落实情况的国务院国事评估”等课题。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改革与国际经验之间需要桥梁,中改院便是其中的一座桥梁。该院通过长期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开展合作,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说,双方都着眼于包括市场经济建设、扶贫、加强新兴国家智库政治经济对话等许多中国重大问题在内的研究和讨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前首席总裁艾森布莱特指出,中改院提出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结构的比较研究非常有价值。
中改院2014年发起设立的中欧改革论坛就加快中欧自贸区建设等议题进行研讨,引起政学商界的高度关注。WTO前总干事拉米寄望,未来中改院能够在构建中欧桥梁上发挥作用。
迟福林认为,民间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创新力量之一,对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创新具有独特的作用,其发展应以公益性为导向,保持研究的独立性、客观性,以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持续动力。(完)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