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15周年 47%受访者认为美国现在更不安全

2016-09-12 04:22:30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央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邢斯嘉 张加宁)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2016年9月11日,正值美国911事件的15周年纪念日。谁也不知道,15年前的今天,历史的巨轮会在前进时突然改变方向,轰然倒塌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创伤。

如今15年的时间过去,9.11带来的连锁反应仍不断发酵。日前,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口头表决的方式通过法案,剥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主权豁免权,也就是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起诉并追究沙特政府在事件中的连带责任。这项名为“追究恐怖主义资助者法律责任”的法案实际上在今年5月17号已经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此时众议院也点头通过法案,象征意义可见一斑。

接下来,皮球踢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这边。接下来按照程序法案将呈交给总统奥巴马。时隔15年后,美国真的将作出重大决定,追讨传统中东盟友沙特吗?

今年的911正值周末,人们纷纷前往纽约世贸中心遗址纪念广场,在遇难者名录上插入鲜花。除了这种自发性纪念之外,还有美国人对这一重要纪念日更为郑重方式。纽交所上一交易日敲钟开始之前提前举行默哀;在华盛顿、美国国会、司法部和五角大楼等地也都举行了有关悼念仪式。美国国会议员们在国会山的台阶上合唱为“911”遇难者祈福。

美国众议院议长保罗·瑞恩在仪式中表示:他们能感受到在一天之内三千名美国人丧生所带来的悲痛和失落吗?那是当时一代人的苦楚,我们经历了可怕的一天,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铭记当时的场景。今天我们出现在这里,不是为了沉溺于痛苦,而是追忆在重建家园中,那份光荣且充满荣誉感的经历。

纽约警察举行了大规模游行以纪念在“911”中牺牲的同僚;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欧斯蒂斯空军基地也举行了纪念活动,一块来自世贸大厦遗址的废弃金属在活动中展示,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师生们则用爬楼梯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逝者。北卡大学查波尔山校区主管——麦克·苏利文说:“那是个难过的时刻,但是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救助者们的精神,以及惨剧之后传递的精神和鼓励。”

一些“911”生还者,也向人们分享着自己的悲伤和回忆。“911”生还者——劳伦·曼宁表示:“我们都被灾难所震撼,有时在生活中仍会觉得很受伤,但我们拒绝被伤痛束缚。”

也就是同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口头表决的方式通过一项由民主和共和两党议员共同提交的法案,拟允许美国本土恐袭受害者及其亲属通过美国法庭起诉涉嫌支持恐怖主义的外国政府。911事件已经过去15年,然而当年受害者及其家属所遭受的伤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抚平。中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911法案背后反映的也是对于事件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等方向的反思和批判。

阮宗泽指出,“911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但是它的后遗症我觉得并没有消失,而且心理创伤并没有抹平。所以每逢911这样一段时期,都像揭开他们的伤疤一样,因为911事件的大多数袭击者实际上来源于沙特,所以他们总觉得这里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美国跟沙特保持这么密切的关系,试图想做一些掩盖,911已经成了综合症。”

前有美国与沙特的传统盟友关系,后有国会的步步紧逼,奥巴马如何在任期尾声,解决这一进退两难的命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赵新宇目前观察,按照有关的游戏规则,奥巴马最有可能考虑总统搁置否决权,也叫“口袋否决”这条出路,“共和党把持的美国国会早就回应说,如果奥巴马否决法案,他们有信心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表决,再次通过这一允许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届时奥巴马就只有签字批准了,但美国媒体分析说,根据法律程序,国会将这一法案提交给总统之后,奥巴马有十天的时间对这一法案作出否决,而这十天里,一旦国会休会,奥巴马就可以根据宪法规定,既不签署也不否决,十天一过,国会又在休会,这项法案就自动失去效力。”

15年前,突如其来的恐怖,如一个无形中被开启的电动开关,让没有一丝防备的美国社会为之战栗的同时,也猝然拉开了反恐大幕。对美国政府来说,最大的震动在于:策划袭击的恐怖分子是以合法的身份来到美国、学开飞机、用普通电话和普通网络电子邮件联络,最终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这次恐怖袭击。美国痛定思痛,于是进入了一个“以安全之名限制自由”的时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步拉登后尘,成为全球最大的恐怖威胁;秘密监听计划的曝光带来了无法平息的冲击波;时间也未能治愈人们心中所留下的伤痕……就在前两天,一项针对1000名美国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现在比2001年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之前更不安全。这一数据比去年的民调结果增长了19个百分点,比“9·11”一周年后的民调结果翻了一番还多。

2016年9月10日,“9·11”15周年纪念日前一天。美国国务院发出声明,呼吁全球范围内的美国公民警惕——恐怖袭击风险仍在。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