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1979 经济特区

2016-12-15 17:16:57 来源:济宁新闻网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曲《春天的故事》上个世纪末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老人在南海边划的那一个圈成为中国经济特区最广为人知的形象。经济特区,这个直到今天都还在中国的经济、社会话语中有着重要意义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整个国家的命运,从“以阶级斗争为纲”扭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中国人睁开双眼再看“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又是另一番感受。在广东宝安县的深圳,成群结队的人们涌向通往香港的边境线,一路上小声而急迫地交流着各种传言:“广东要放100万人去香港”、“中越边境打仗,部队调走了,再不跑,以后就没机会了”。

深圳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的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1979年,广东累计偷渡外逃292518人次、逃出人数75817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焦虑不堪,当基层干部老老实实地向他讲述对岸香港的花花世界时,习仲勋大发雷霆,责问干部是什么时候入的党,又是什么出身。深圳的逃港风潮并不是突如其来的。1977年复出后来到深圳考察的邓小平,听完边防部队的报告后的回应是:“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详细]

深圳特区成立的背景,当时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在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一个崩溃的边缘,这个都是知道的。那么三中全会重大的功绩是什么?就是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以后,中央工作路线就要变了,不能再有过去极左的路线,实事求是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在广州工作31年,我南下以后81年来深圳之前一直在广州。广州1956年以后,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实际很困难。我举两个例子,一个蔬菜问题,一个是肉和鱼的问题。菜一会多得要烂掉,少的时候又没有菜吃;鱼,市面上都是死的,没有活的;猪肉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过年过节加一点,就这么回事。当时我是政策研究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去调查研究。[详细]

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解放军对金门炮击结束。

2月6日, 安徽省同意在肥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验。

3月8日陈云写出题为《计划与市场问题》讲话提纲。

5月25日,首钢等成首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行利润留成

6月18日-7月1日,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决策通过。[详细]

总人口:97542万人

GDp:4038.2亿元

CpI:比上年涨6.5%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81.0亿

财政收入:1146.38亿

进出口贸易总额:454.6亿元

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0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523.48亿元

外汇储备:8.40亿美元

[详细]

1979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3年,重庆试行计划单列。

1984年,开放大连、上海、广州等14个港口城市。

1988年,建海南经济特区。

1993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深圳成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详细]

1981年,中央批准对广东福建进一步松绑放权。

1984年,有关经济特区质疑不断。邓小平肯定特区成就。

1989年至1992年,有关特区姓“社”姓“资”争论持续,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

2003年,国家酝酿在沪津设新区,网友表达对深圳忧虑。同年,胡锦涛要求深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详细]

汕头文化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