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后,国内20余个城市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了涉及限贷、限购、土地供应、行业监管等一系列措施,近期,上海、天津等城市再次升级调控措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调控政策本身来看,“出手”调控的城市还将继续增多,一些已出台政策的城市还将继续“打补丁”进行升级。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城市调控力度仍显不足,有的被认为止于“蜻蜓点水”,显示出这些地方调控主动性较弱,更多是在中央施压之后的被动行为。
一是除一线城市和少数二三线城市外,不少城市调控强度有限。二是有的城市在政策执行区域上留有不少“余地”。三是有的政策看似收紧,实则在个别细节有所松动。
也有专家认为,二线及以下城市总体力度不及上一轮,也为观察调控效果留下了充足的“窗口期”,预留出了继续从严“空间”,是本轮调控的特点之一。
同时,从调控效果来看,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预计,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的楼市交易量将逐步回落,房价也将在政策和预期的双重影响下逐步企稳并回落。
但也有不少受访专家持“强效果、短周期”看法,认为楼市出现实质性下跌的可能性极小,更多的是引起购房者策略转变。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楼市的市场拐点会出现在明年,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但此类市场拐点是周期性的,而非实质性的下跌。”
此外,一些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在去库存压力下,仍有望出台宽松政策。“新政对楼市预期的影响巨大,一二线热点城市迎来市场拐点后,有利于三四线城市加速去库存。但一二线城市的资金有多少会实际流向三四线城市还有待观察。”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祥远说。
从长远来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胡志刚认为,三四线城市还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其中,提高农民工等新市民进城购房意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将是三四线城市把握此次有利时机的关键。
专家还认为,在细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同时,亟待完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房产中介的立法工作,我们呼吁了很多年,但一直很难推进。” 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媛说,在没有法规法则的情况下,中介市场的混乱确实对房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房产中介行业立法进程,加强二手房挂牌的“房源编码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打击虚假宣传的同时,从制度层面减少虚假房地产信息的操作空间。
二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设置房地产与金融业的“防火墙”。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要加强房产中介机构涉足金融产品的监管,建议在后期调控中,警惕首付贷、房产众筹的“变形”产品,避免投资者通过新兴金融创新规避监管。
三是创新土地供给模式,增大土地供应、稳定楼市供求关系。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土地供应的方式方面,建议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审批时间,同时采用违建房改造成人才住房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大土地供应。
北京一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企业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是政策的持续稳定。市场的大起大落,对开发企业长期发展百害无一利。
上述开发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北京的土地供应十分紧张,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不惜成本抢地,也造就了一批“地王”。近期,北京“限房价、竞地价”试点地块入市,虽然抑制了地王的诞生,但一些大型开发企业为了保持在一线城市的开发规模,为了生存发展,也会竭尽所能去拿地。在抑制“地王”的同时,保证供地规模才是稳定市场的根本之策。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杨绍功、孔祥鑫、马姝瑞、孙飞、贾娜、郑钧天、董建国、方问禹、马剑采写)
济宁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