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3月14日,浙江宁海县城北郊的冠庄,在这个半山区的农村,潘天寿出生了。他的生日,是传说中的花节,他喜欢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后,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盖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是妈妈。妈妈从小给他讲故事,教他背诗文、剪纸人、做灯笼。但7岁那年,潘妈妈遭遇事故去世。
小学三年级,有一天,他偶然见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这本画谱成了潘天寿学画的“无言老师”,却因为书印刷粗糙,他少了细节的临摹,也因此少了技法的拘谨。
1915年,潘天寿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浙江一师的校长是经亨颐,有“一师蔡元培”之称。在一师,美育有崇高的地位。这样一所学校,有三间画室,200台风琴。比潘天寿高一个年级的丰子恺,曾这样描绘当时一师的感受:“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有人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潘天寿上的第一堂图画课是静物写生,画的是枫树叶。他的老师是李叔同。
李叔同是经亨颐校长亲自从上海聘任来的,才华横溢,儒雅通达。李叔同主张教育“应使文艺以人传,莫使人以文艺传”。
有一次,学生宿舍失窃,潘天寿的一件黑毛衣也在其列,校方警告数次而无自首者。李叔同竟让校监夏丏尊先生“三日内无自首者即自杀以殉教育”。后来,有人自首。这让潘天寿大为震惊,对学问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切的理解。
1918年,李叔同剃度出家,潘天寿也想追随他而去,完成像他那样的人生。但李叔同打消了他出家的念头,规劝他走自己的路,实现心中的理想。直至潘天寿晚年,李叔同的一副对联“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仍悬挂在他的书房,可见他对李叔同的怀念和尊敬。
让潘天寿在绘画上再进一阶的大师,是吴昌硕。1923年,一个深秋的午后,潘天寿来到上海吉庆里523号拜访画坛泰斗、海派宗师吴昌硕。
彼时,吴昌硕已八十高龄,潘天寿未及而立之年。吴昌硕很健谈,潘天寿常去同他谈诗论画,在绘画上颇有见地的想法,使老先生每每为之震惊。为此,吴昌硕特地写了一副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赠潘天寿。
一次,潘天寿送去一幅自觉满意的《雁荡山水》,当时吴昌硕只说好,却把画留了下来。过了几天,吴昌硕在画上写下《读阿寿山水障子》,一句“寿乎寿乎愁尔独!”道尽了“阿寿,我已经对你发愁啦!”
潘天寿听进去了。他抱着一切为我所用的宗旨,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传统,由外而内, 使自己的绘画不断地丰富起来,终于也成了一代大师。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实习生 余舒艺
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被称为“近现代中国画四大家”。《黄宾虹全集》、《齐白石全集》、《吴昌硕全集》都陆续出版了。2015年初,《潘天寿全集》也跟我们见面了。764幅画作、120多万文字、152方印章、200多幅珍贵手稿和照片。先生一生艺术发展的轨迹,以及画作背后的人生沉浮,徐徐在我们面前展开。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