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公示 未来都市区变成啥样

2016-05-06 08:09:45 来源:济宁新闻网

记者日前从济宁市规划局获悉,《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暨《济宁都市区总体规划》经过省内外专家评审会讨论、研究后一致认可,原则通过审查。现面向社会公示。

梳理主城历史文化脉络,打造成为滨水生态旅游城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市域层面,强化区域间协调,通过极化中心城市、拓展发展轴线的空间发展策略,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城镇空间结构,构建“一心五轴”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并积极整合济宁都市区内塌陷地、水源地、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空间资源。

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滨水生态旅游城市规划重点从水系、绿系等方面,划定蓝线(河流,湖泊,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串联山、水、绿地体系规划绿地系统,倡导山、水、城三者有机融合。城市不能无限制发展,明确山边、水边和公园边建筑建设控制要求。在都市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护和利用规划上,将挖掘整理城市文化内涵和脉络,梳理主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脉络和历史遗存,理清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征和城市建设发展主线,突出文化变迁与空间演变规律。

根据《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布局,将把济宁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生态产业等多方面为主的空间布局城市,在相应的地区内打造成为文化产业、旅游生态等产业。逐步将济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城市。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实现一张图管理

今后,我市将从生态资源保育、生态关系维护、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的基本出发,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明确都市区的生态发展功能分区、生态安全格局及生态空间管制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规划区范围内的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打破各县市区城市总体规划在行政界限内管控的局限性,通过准确把握实施总体战略的基本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全域规划的理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防止各县市规划由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可能引起的外部性冲突。重点把握都市区和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结合近期规划的鲁南铁路客运专线、济宁新机场迁建等重要设施,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景目标的关系;分析山体、河流、湖泊的生态特征、资源特色和景观特点,在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尊重自然本底、保护自然景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完善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组织快速与慢行交通系统,营建山水城市。注重多方面的协调,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市、镇村以及周边地区的规划,推进城镇化合理健康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好主导产业布局和主要城镇布局;统筹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为主要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有效配置提供空间支撑。

新闻链接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心五轴

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为济宁市行政管理范围,辖2区2市7县,规划区包括任城区、兖州区全域,邹城市、曲阜市、嘉祥县的街道和部分乡镇,中心城区即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以城市发展的用地及主要道路为边界,是实施城市人口和用地管控的范围,总面积约为975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方案,我市将形成“一心五轴”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将形成“一环二轴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一心”即济宁市中心城区,为整个济宁城乡发展的主中心;“五轴”为两纵两横一斜轴,即泰安-曲阜-邹城-枣庄、汶上-嘉祥-鱼台-金乡、嘉祥-任城-兖州-曲阜-泗水、任城-邹城、梁山-汶上-兖州-邹城等五条城镇发展轴线。

“一环”即以外围湿地、农田、河湖、水系等构筑的生态绿环,凸显生态本底、改善城市环境;“二轴”即东西和南北向两条城市发展主轴,东西轴线联系经开区、任城区、太白湖新区、高新区等主要组团,南北轴线联系济北、老城区、太白湖新区等组团;“多中心”即在轴线上串联的各组团中心,包括老城中心、太白湖中心、高新区中心,共同构筑中心城区的主要发展核心。副中心包括经开区中心、安居中心、任城老城中心、高新区中心、兖州新城中心、兖州老城中心等。

济宁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