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8月15日电 (宋丹丹 田恒钊)“磨菜刀、磨菜刀嘞……”,在湖北巴东县金果坪乡,16年来,每当村民们听到这样略带沙哑的吆喝声,就知道“孙磨匠”今天又来磨刀了,纷纷找出自家的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14日,笔者在金果坪乡江家村对其进行了采访。
“孙磨匠”叫孙前德,金果坪乡唯一一位磨刀匠,他用两块磨刀石,行走在鄂西山区中,坚守着这份即将消失的职业。
65岁的孙前德介绍,磨刀是他的家族手艺,孙前德祖、爷、父三代人都是磨刀匠,全家人的收入来源也是靠磨刀。年轻时,孙前德跟随父辈在全国各地到处跑,到处磨刀。16年前,孙前德回到了家乡金果坪开始磨刀。
每天早上七点,孙前德便将砂轮、磨刀石等磨刀工具捆在长板凳上后扛在肩膀上准时出发,走村串户,开始一天的工作。16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从未间断。孙前德也记不清楚自己这么多年到底跑了多少个村子,走了多少里路,来回了多少次。
孙前德介绍,磨刀是个技术活,一把菜刀要先用最粗糙的砂轮打,最后用细滑的磨刀石磨出刀锋,磨剪刀也是一样。刚开始学习磨刀,孙前德没少吃过苦,要么由于手被磨出泡,要么手被刀划伤。由于长年和刀具、石头打交道,如今孙前德双手已经满是老茧。
谈话间,几位村民来到孙前德的磨刀摊前。“孙磨匠,帮我把菜刀磨一下,有些钝了。”一位老妇人递给孙前德一把菜刀。孙前德接过菜刀,看了看刀刃,先用起子将刀起了一下,然后用砂轮磨,再用粗魔石磨一会,最后用细的油石磨,整个过程显得娴熟稳重。不一会儿,菜刀磨好了,孙前德用布条试了下,很锋利。
提起孙前德,村民谭大妈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时常看到孙前德扛着磨刀工具行走在周围的几个村里,村民们都熟悉地称呼他为“孙磨匠”。“村子离集镇远,对于我们这些腿脚不灵活的老人来说,孙前德扛着工具到村里来,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说起生意状况,孙前德有些无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做饭,再加上大家都买不易磨损和永不生锈的不锈钢刀具,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平均一天能磨20把刀。”孙前德说,虽然磨一把刀的价格涨到了五块钱,但是这样一天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最多也就一百来块钱。
即便如此,孙前德依然坚持磨刀这门手艺,并且一做就是16年。“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我不想放弃。”他说。
然而,谈到手艺的传承,孙前德坦言,“磨刀看似简单,却是件苦差事,稍不留神就会让手受伤。”孙前德说,磨刀又苦又累,浑身还脏兮兮的,钱也赚得少,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干这一行了。对于今后的打算,孙前德笑着说:“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吃得消。只要乡亲们还找我磨刀,我将一直磨下去。”
磨完刀,孙前德收拾起“行头”扛在肩上,一路吆喝着,逐渐消失在村子的尽头。(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