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济宁市体育局获悉,济宁市政府发布了《济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确保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素质大幅提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8%以上。
民族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将获扶持
为实现此目标,《实施计划》中提到要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其中要求深入开展健身活动,包括大力推广普及健身跑(走)、越野、登山、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自行车骑行、徒步等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秧歌、龙舟等民族民俗传统项目。
继续组织好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类人群综合性赛事。围绕元旦、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组织主题健身活动。支持推广“百千万三大赛”、毽球等健身活动,推动体育活动向农村和社区延伸。
同时打造更多精品赛事,将“谁是球王”乒乓球争霸赛、“谁是球王”羽毛球擂台赛、峄山登山节、太白湖骑行、环太白湖半程马拉松(健步行)等活动打造成国内、省内知名赛事品牌,争取每年举办1—2次高水平比赛,激发赛事活力,提高赛事影响力。
并且鼓励社会力量承办昆仑决极限格斗赛等高水平赛事,创办特色赛事,打造品牌赛事,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赛事集群。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积极打造“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2020年体育志愿者不低于1000人
根据《实施计划》,济宁市各级体育部门将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市体育总会和市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方案,稳步推进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引导单项体育协会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推进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改革,推动其向社会化、法治化和高效化发展,提高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与此同时,健全县级体育总会,协调和指导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支持发展各类公益性体育社会组织和民办非营利性体育俱乐部,放宽体育社会组织准入条件,体育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对城乡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性质的健身俱乐部,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
争取到2020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和80%以上的乡镇(街道)及有条件的村庄建立健全体育总会,市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40个以上、县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200个以上、乡镇(街道)体育健身组织和各类民办非营利性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2000个以上,全市健身站点数量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
在志愿服务方面,则继续深化实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到2020年,面向社会提供全民健身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不低于1000人。并且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20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2.3‰。依托各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配送中心,整合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满足社会对体育指导的需求。
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
下一步,济宁市将编制市、县两级《“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街道)普遍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行政村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开展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创建工作,到2020年,打造2个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和2条节假日体育休闲精品线路。
此外,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地,统筹推进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增加群众健身的设施。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设施。
健全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新建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应对体育场馆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改造,在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向社会开放。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园等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公共场所对全社会开放。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
青少年体育仍是发展重点,为此,济宁市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
并将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足球管理模式,完善足球产业链,积极推动足球事业改革。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块以上。同时实施校园足球行动规划和青少年精英足球培养方案,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探索建立“教体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
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建立冰雪特色学校,培养冰雪运动指导员,鼓励青少年“轮(滑)转(滑)冰”,打造一批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和系列品牌赛事活动。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