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记忆,你还留下多少-

2016-12-17 13:50:36 来源:济宁新闻网

评点作文题,不再在难与易中纠缠,更多的是从如何引导学生选好作文角度出发。昨天,本报邀请在第一线教学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师及语文教研员,从不同层面对今年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进行评点。

培养对事物的敏感意识

周云燕(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一师附小副校长)

《黑板上的记忆》这个题目真好。读到这个命题,学生提笔回顾的是校园的学习生活,而那点点滴滴的记忆又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黑板说起。

这篇作文可选取的写作角度是很多的,而文章还要讲究布局结构。所有的记忆碎片是通过“黑板”这一具体的“物”来展开的,写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两者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整篇文章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黑板上的记忆》这个命题至少给我三点启示:一是引导学生在细微处去发现,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意识,引导学生去想、去悟,然后去写,让学生善于捕捉选取,以小见大,避免大而空。二是小学阶段打好表达的基础,指导学生把选取的材料写清楚,即通顺达意。三是建议老师们常写“下水”作文,只有自己构思了,动笔了,才会有认识,才能充分预设,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记忆”的品质悬殊

肖家芸(语文特级教师、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副校长)

《黑板上的记忆》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命题。“黑板上”的空间很大,能否巧抓“黑板上”,取决于平时对“黑板”的关注、积累。

“记忆”的品质悬殊:可能是豁然开朗的认知启迪,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人生导航,可能是怡情冶性的默默熏陶,也可能是无感无触的应景拼凑;可能是深刻的顿悟,可能是永恒的感动,可能是真诚的反思,也可能是套作或缩构。能否彰显“记忆”的品质,取决于日常对学习成长的思考、体味;记忆是细微的,记忆的魅力在于闪光的细节。

今年的中考命题,再次揭示写作的导向真正回到生活的本真、孩子的本真,其实也就是教育的本真。

关注写作的基本习惯

余党绪(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师大附中副校长)

本次中考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给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黑板”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教学板书用的实物,也可看作传播知识的媒介,还可以看作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就有了不同的立意与选材。这样的作文命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导向,那就是写作教学一定要走正道,走大道,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知灼见。

初中是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写作的基本习惯和基础能力大都是在这阶段养成的。人们批评写作中的套话空话废话,这毛病从哪里来的呢?原因很多,但与早期的写作态度的教育与写作的审美趣味教育是有关联的。我希望,通过今年的中考写作命题,我们能够更郑重地直面这些基本的写作习惯与基础能力。

并非是“难忘的一堂课”

陈庭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

今年中考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有较为宽泛的选材范围,考生们有人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但是,这个命题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写作本题应该由“黑板上”的内容发散开去,文章的内容应该与“黑板上”有所关联,但又不局限于“黑板上”。要将视野拓展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重点要放在“我”的“记忆”上。

(来源:文汇报)

(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