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在运河宾馆召开。据中国科协、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1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0%,较2010年的3.2%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济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也已印发且在全市执行,方案确定了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以上的目标。
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职业培训
根据方案要求,总体上看,我市将从建设创新型济宁、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度,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适应市民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和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科普活动,结合公众关注的流行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抵制邪教等民生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
作为亮点工作,我市还将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工程稳步提升。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绿色种养植(殖)等,普及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助力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需求,加强对高技能人才、企业员工、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到2020年,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推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创“济宁科普”品牌,六成县(市、区)建成特色科普馆
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地生根,我市还将实施一系列举措。包括广泛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行动;积极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努力建成一支优秀科学教师队伍;完善科技教育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推动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建设市级大众网络科普传播平台,打造“济宁科普”品牌。做好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国e站、科普中国V视快递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鼓励科研机构、科技社团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强化科普新闻推送,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
此外,加大各类科技场馆建设力度,争取“十三五”期间完成市科技馆的建设,力争60%的县(市、区)在建成规模适度并能体现当地特色的科技馆、科普馆。创建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0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湿地科普教育基地100个。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