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现有常住人口约840万,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突发心脑血管和老年性疾病增多,急救形势日益严峻。据济宁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目前全市拥有急救车辆140余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每5万人口应配1辆急救车,济宁市需要急救车辆应为168辆。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全市急救车辆的调度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院前急救,一种为转院治疗。其中,县市区医院患者在向市级医疗部门转院的过程中,市级急救车辆常奔波市、县之间,无形中让急救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大打折扣。
急诊路上花费三小时,错过黄金抢救时间
崔保辉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站的一位急救大夫,前几日夜间县区的一次出车经历,让他对于所从事的急救工作增添一份无奈。
当日晚上9时,崔保辉接通知,要求他前往梁山县韩垓镇接一位患者。通过与病患家属的电话沟通,崔保辉得知对方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从家属反馈的患者信息看,当时患者情况较为紧急。崔保辉告诉记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救助的时间越早,康复的可能越大,往返路程的耽误错过最佳救助时间,患者生命就有可能面临危险。
尽管当时已是夜间、路上车辆较少,崔保辉和其他急救人员坐上救护车出发后,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梁山。随后,他们对病人进行了紧急抢救,并返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最佳抢救的黄金时间已经错过。幸运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名患者的生命得以保全。”谈起急救经历,崔保辉遗憾地告诉记者,依据他这些年的急救经验,初步判定患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的黄金抢救时间为3个小时,但由于济宁、梁山往返途中所耗时间较长,患者以后的康复可能并不理想。
“其实,这种病人完全可以用当地的120急救车送往有能力治疗的医院,即节约了时间,病人还可以得到最佳治疗。”崔保辉说。
市级急救车出诊,十次有八次是去县区
近日,记者来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站,随急救车体验了一次县区接运病人。
上午9时31分,急救站接到市120调度中心派车,前往金乡县第一人民医院接运一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急诊大夫庞岐程和一名护士、司机随即出发。随着车辆发动的那一刻,司机夏师傅一声叹息。“庞大夫,去金乡最近修路,这一趟恐怕不好跑啊。”
“十次有八次是去县区。”庞岐程告诉记者,平时出车,急救车跑的最多的就是县区,县区路不好走,一来一回的路程,让急救效率大大降低。急救车在行驶至105唐口路段时,由于道路维修,路上堵车严重,急救车鸣着警笛被堵在马路上寸步难行。“一般去县区都是接运转院的病患,相较于院前急救,这类患者通常都得到了一定的救治。”据庞岐程介绍,现在患者转院一般都是他们主动前往县级医院接运,鲜少有县级医院主动运送。至于其中原因,庞岐程也说不清楚。
10时53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前急救车到达金乡县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家属早在大门口等待,家属是位20多岁的小伙子,患者是他的父亲。“路难走吗?看你们这一趟来的时间,路上肯定堵车吧。”对于接下来急救车的运送,小伙子颇有担心。“你怎么没让县医院的去送患者呢?”“他们能送吗?不给送吧?”
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基本的询问后,庞岐程和随车护士将患者抬上担架,返程。由于担心患者颠簸后病情加重,返程中,在家属的要求下,车辆选择绕行。12时40分,急救车终于来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次出车,急救车所用时间3小时10分钟。
今年27岁的小刘在县区医院的院前急诊工作了3年多,用他的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那就是“每天忙得找不着北”。小刘告诉记者,医院的急救车辆数量有限,但转院车辆与急救车辆都有配置,一般遇到需要转院的病人,医院会依病人情况转院判断“送”还是“不送”。
“从我工作的这些年来看,县区医院的车辆很少主动运送病人转院,市级医院的急救车却经常来他们医院接病人。”小刘说。
转院病人能否占用院前急救资源?
“现在急救资源紧缺,一些转院的病人从一定情况来说,是不应该占用院前急救资源的。”据济宁市卫计委医政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济宁市并未有转院转诊的详细管理办法,各个医院对于转院转诊都有详细流程,依各医院执行。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急救站的主要职能是院前急救。“济宁120急救指挥中心是为全市人民服务的,在济宁区域内发生伤害情况或者突发性的身体受伤,病人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中,只要拨打120,救护车都会马上出发。”
在该负责人拿出的国家卫计委颁发的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记者看到,该办法对院前医疗急救做了明确界定: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同时,此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此外,《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还规定,急救中心(站)应当在接到“120”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后,根据院前医疗急救需要迅速派出或者从急救网络医院派出救护车和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不得因指挥调度原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费用,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政策链接
全市三年内增加20处医疗急救站
今年4月份,济宁市印发《济宁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重点提到,下一步将升级改造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全市增加20处医疗急救站(点),建成“15分钟”急救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效能。完善卫生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和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医疗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网络。到2018年,依托互联网实现区域急救中心与医疗机构的无缝衔接,建成4处市级紧急救援基地。
另外,《济宁市医疗急救站(点)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也已出台,济宁市将进一步规范济宁市医疗急救工作。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系统由以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市、县、乡三级院前医疗急救站(点)组成,其服务半径一般不小于5公里。
文件指出,三级急救站建设标准要求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并且具备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观察床位不少于15张(含抢救床4张),宜用移动式观察床(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在科室设置方面,至少设有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儿科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EICU)、观察室(病房)、化验室、药房和接警室等科室。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取得主治医师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院前医疗急救人员每班次至少有4组救护车单元运行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并且规定急救站总人数在25人以上,至少有2名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和2名取得主管护师职称的执业护士。在急救设备配置上,三级急救站至少应有4辆值班救护车,其中负压、监护型救护车至少各1辆。车身两侧喷涂“济宁急救XXX 医院”及全市统一编号、国际通用“蛇杖”和120急救标志,配有急救警灯、警报器;在急诊室和车辆上应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急救药品。
二级和一级急救站在建筑面积上分别不少于200平方米和60平方米,在床位设置、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急救车辆以及医疗设备都有相应的缩减并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这三个级别的急救站都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120呼叫后急救车出车率达100%,并且要求急救车在白天平均出车时间小于或等于3分钟、夜间平均出车时间小于或等于5分钟;危重病人医疗处理率达100%。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