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文化的博大精深,儒释道的绚丽圣光,鳞波荡漾的生态湿地,风情万种的乡村院落……既彰显着济宁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济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结了缘便生出许多故事,规划文化旅游“一带一路”新布局,整合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开发挖掘新的增长点,正成为济宁的神来之笔,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济宁经济深度转型的新支柱。
资源整合“一带一路”布新局
放眼济宁版图,循迹古老文明,无论是东部曲邹兖汶的儒释道,还是西部嘉祥、梁山的孝贤德行和大义侠胆,无论是泗水流芳、运河漕运,还是微山湖的荷花映日、红色记忆,都汇聚成济宁丰厚的文化元素。然而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多少年来,他们分散经营,既没有形成整体效应,也没有放在推动济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文章。
现如今,这种旧况已然发生转变。去年12月,总投资15亿元,由北京光合文旅集团倾力打造的“帕兰王国”生态儿童主题公园系列项目落户兖州区兴隆庄镇采煤塌陷区。兴隆庄镇党委书记栾涛告诉记者,该项目对兴隆庄现有塌陷地统一规划,在修复生态的基础上,建设帕兰城堡、休闲农庄、动漫等系列旅游度假景点,并通过塌陷地治理、旅游产品开发,实现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就业增收、政府减负、企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和服务业提速换档将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这只是济宁旅游‘一带一路’布局的一个坐标。”济宁市旅游局局长杨凤东介绍。他所指的“一带”是文化旅游带,区域涵盖曲阜、邹城、泗水、兖州、汶上、梁山、嘉祥,包括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一路”指的是从任城、北湖到微山岛这条生态环境宜游水路。“规划‘一带一路’,就是统筹布局,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把市场做大、做强、做活,做出更大效益。”
目前,济宁市已把“一带一路”作为新的旅游产品进行打造,塑造崭新品牌,推出了儒释道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农家等10个品牌,依托全市现有的10个旅游强乡镇打造乡村旅游100个村,甚至更多。同时,还启动了《济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推动各县市区开展乡村旅游规划编制。
“市场之手”整合项目
多年来,游客逗留时间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宁。“必须找到与游客兴趣对接的契合点,使游客游济宁能像游云南一样无法自拔,使半天游变成三天游、五天游,甚至更长的时间。”杨凤东表示,将加快推进优秀旅游目的地建设,让游客沉醉于济宁“一路漫步一路文化”的独特体悟。
为此,济宁瞄准了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式,积极实施“旅游产业大项目带动”战略,依靠市场的“手”整合项目,依靠优秀项目承载市场,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黄金周期间,邹城上九村古村落项目、兖州兴隆文化园竣工运营,佛文化演艺项目《菩提·东行》正式开演;尼山圣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预计明年孔子文化节期间开园;微山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扎实推进……一个个精品文旅项目仿佛一颗颗明珠镶嵌于济宁版图上。
目前,济宁正积极规划建设泗河文化旅游带、城北森林环城游憩带等文化旅游休闲带,41个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利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重点策划包装了泗水泉林泉群、峄山景区、梁山水浒文化产业园、微山湖湿地公园等28个旅游招商项目。合计投资达27亿元的微山湖水上游览、金乡光善寺景区等项目也已落地。
近年来,济宁坚持招大引强结出硕果。香港豪德集团、无锡灵山集团、大连万达集团等知名企业先后来济宁投资旅游项目,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帅元及其团队在兖州区倾力打造了大型旅游演艺项目《菩提·东行》;与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梁山景区、太白湖度假区;香港世贸集团开发微山湖休闲旅游小镇项目。据了解,济宁还将整合“东文西武”旅游资源,与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深度打造济宁最具亮点的旅游线路。
“大项目引领,大企业合作,集团化战略”的运行模式成果显著。今年前三季度济宁接待国内外游客4012万人次,同比增长8.1%,实现旅游总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2.6%。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民生改善,推动济宁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发新景点让济宁更具魅力
近年来,济宁把弘扬传统文化与激发发展新动能紧密结合,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围绕老景区拓展延伸,开发新景点,创新打造儒家文化研学游,深度开发美丽乡村游,让古老济宁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更具文化魅力。
“研学旅游已成为济宁文化旅游新品牌。”杨凤东介绍,“如今到曲阜、邹城已经不仅仅是看庙宇、拜夫子像,抬首仰望间,儒家文化已沁入心底。普通旅游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变成了研学游;而依托研学游,济宁挖掘出更多的新景点以飨游客,也成为人们沉静心灵感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围绕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济宁重点打造习儒拜圣、“成人礼”、崇文尚武、文明寻根、农事民俗、乡愁记忆等研学游品牌。策划包装中华成人礼研学游、习儒拜圣研学游、崇文尚武研学游、中华文化寻根研学游等10条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五大主体研学基地,即儒家文化研学旅游体验基地、武术研学旅游体验基地、湿地科普研学旅游实践基地、农事农趣研学体验基地和民俗风情研学游体验基地。2014年以来,全市接待研学游旅行团队3200余批次,举办孔子大学堂、国学班等各类主题班6426期,接待研学游客超过10万余人次,总收入达2.5亿元。
研学游如火如荼,独具特色的乡村游也遍地开花。济宁把乡村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精准扶贫开发相衔接,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游提级上档。曲阜市吴村镇葫芦套村原本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山区村,随着吴村镇“美丽乡村”工程的启动,政府将全镇定位于生态旅游,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依托原始生态资源,以保留完好的古村落为载体,借助丰厚的文化底蕴,规划建设了观光休闲采摘区、民俗民居体验区、山区景观娱乐区、垂钓水上嬉戏区、餐饮食宿区等五大区域为一体的乡村民俗游样板。这不仅让村容村貌大变,也让村民致富找到了门路。村民孔红看到旅游的商机,在自家院里开起了农家乐,平日里来村庄钓鱼、健身、采摘、吃饭的城里人骆驿不绝。周末或假期的时候,需要提前预订才能有位置。“仅‘十一’一天就接待27桌,一月毛利润在6万元左右,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亲戚朋友都不出去打工了,全来饭店帮忙。”孔红笑着说。
目前,济宁已成功打造了泗水赏花汇、邹东深呼吸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创建全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总数名列全省17市第二位,泗水王家庄村、邹城上九村等5个特色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济宁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如何打破城市发展瓶颈,解除资源制约的魔咒,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抉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济宁这座资源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济宁市已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将区域版图内的众多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带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进而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文化旅游城市的深度转型,助推文化旅游业不断攀向新的高峰,支撑区域经济科学永续发展。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