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济宁经济稳中向好 服务业成增长新动力

2016-10-12 04:15:24 来源:济宁新闻网

我市信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至8月,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优、稳中向好。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除工业生产微幅回落外,投资、消费依然平稳,服务业、财政、进出口增速提升,特别是服务业已然成为经济发展最强推动力,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47家,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增长16.7%,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高速增长,增幅均在20%以上。

工业生产微幅回落,行业分化明显

数据显示: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1%,增速比1至7月回落0.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较上月提升1个位次。分行业看,全市统计的36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75.0%,1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制造业内部行业分化明显。化学原料和化学药品制造业、铁路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和服装业、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1.63%、18.02%、15.72%、15.12%和13.62%,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则呈现两位数下降态势,分别下降20.92%和13.21%。工业用电量累计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自今年5月份以来,工业用电量降幅逐月收窄。

“我市工业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单从工业用电量方面便能看出端倪,自今年5月份以来,工业用电量降幅逐月收窄,5月、6月、7月和8月累计降幅分别为-5.49%、-4.62%、-2.03%和-1.71%。”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资金、土地、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5.4元,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市工业行业未来的发展应正视当前工业经济放缓常态,积极化解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高度关注当前工业经济存在的困难,加强工业用电量、货运量以及ppI等先行指标研判,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投入和技改投资,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等问题。

此外,深入挖掘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企业,尽快形成新增量,更加注重产业链完整度,尽快形成集群效应,促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仍是未来发展大方向。

服务业持续发力,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

数据显示: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47家,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增长16.7%,增速比前期有所减缓,但仍位居全省前列;实现营业利润23.0亿元,增长8.4%;包含12个行业大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延续今年以来较高增速。

“从数据来看,尽管传统行业动力不足,但信息、科技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有力推进了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服务业成为服务业新经济增长点。”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统计信息方面看,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364家,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增长22.6%,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从科技服务业相关行业看,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6.6%。“服务业是与普通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服务行业更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企业作为新兴的科技型服务企业,主要为食品和烟酒提供防伪包装,从刚来到济宁的负业绩到现在业绩上的翻倍增长离不开服务行业的快速崛起,更充分说明了科技服务业是非常具有活力的行业。”济宁某大型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958.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1至7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达41.8%。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93.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较1至7月加快0.9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投资比重为61.9%,比重较1至7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从服务业主要行业看,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高速增长,增幅均在20%以上。在当前工业相对疲软的消费拉动乏力的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定

县域投资出现分化

数据显示:1至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0.9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13.1%,增速与上月持平,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产业投资呈现“一落两升”。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49.3亿元、1283.0亿元和958.6亿元,增长1.7%、14.8%和11.6%,二、三产业较上月分别加快0.3个和0.7个百分点。县域投资明显分化。全市12个(不含太白湖新区)县市区中有5个县市区投资增速较上月出现回落,其中2个下滑至个位。新开工项目个数超过上年全年。全市施工项目3104个,增加47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351个,超上年全年165个,较上年同期增加653个。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利好政策的逐步实施以及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逐步开展,且我市不少楼盘“以价换量”相继推出各种优惠政策,购房者信心提振,购房需求逐步释放,商品房销售面积一举扭转了自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直接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转暖。“自今年以来,我们开发公司以优惠促销措施着力消化库存、回笼资金,使商品房销量基本保持稳定,并受税收、贷款和降息等利好政策影响,市民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得到释放,销量明显提升。从上半年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高位运行。”济宁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另外,每年的5月和10月都是结婚旺季,很多准备结婚的年轻人都会在这个时间段来选择购置婚房也成为了固定资产增势稳定的重要因素,除了不断上涨的婚房需求,还有一些二孩家庭来选购大户型的房子。

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了能够继续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健康运行,应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动态调节市场供求,合理引导楼市预期,增加差异化住房税收政策运用,推动房价平稳运行,保持和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新兴消费优中趋旺

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50.3亿元、增长7.7%,增幅与一、二季度持平。社会消费品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市场明显低迷。22类批发和零售类商品中有16类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2.7%。消费升级类保持较快增长。书报杂志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分别增长39.9%、11.7%、20.4%。出行类商品增速下降。石油、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3.7%、7.7%。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同比分别增长21.8%、19.1%。

“从数据来看,我市商品增长面更加广泛,表明消费基础能力依然较好。尤其一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用住商品,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全市居民基础消费能力良好。”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汽车、煤炭、石油类商品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逐年降低。

在新兴消费方面,随着消费方式更加多样性,居民消费商品更多的依赖于网络支付手段,现金支付方式逐渐减少。“现在网络支付越来越方便,很多喜欢的衣服和美食,我都可以在网络上下单支付,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价格也更加便宜,尤其是目前各个网络支付商推出的提前透支消费方式更加方便,可以预支下个月的现金额度来买当下想买的东西,十分方便。”在城区工作的刘女士对记者说。

据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针对持续低迷的消费市场,结合我市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现状,大力支持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拉动全市消费增长。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探索力度,把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