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意见》指出,济宁将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基础上,实施大力度增绿行动,到202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据悉,此次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期为10年,结合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到2025年底,济宁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7平方米、47%;新建更新环城森林100万亩,新建提升城市森林绿道1000公里,济宁中心城区新扩建城郊森林公园、植物园20处以上,各县(市)新扩建城郊森林湿地公园、植物公园达到15处以上。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7平方米
从2016年8月开始,我市将在济宁中心城区和9个县(市)城区大力开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道路、水系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推进公园绿地提升、交通节点绿化、河道景观改造、社区游园和林荫停车场建设,推动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实现森林进城。
城区绿化将突出以乔木为主,大力推广名优乡村树种,乡土树种数量占到绿化树种数量的80%以上,乔木栽种面积达到绿地面积的60%以上。到2025年底,济宁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7平方米、47%,县(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6平方米、45%。
此外,在济宁中心城区、县(市)城区规划区范围及周边,大力实施退企还绿、拆违建绿,利用闲置土地、荒地荒坡、污染土地等开展植树造林,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永久性公共绿地。依托城市近郊片林、苗木基地和河流、道路、村镇绿化,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建成环城森林防护带和城市绿道,形成城市生态屏障,实现森林围城。到2025年底,新建更新环城森林100万亩,新建提升城市森林绿道1000公里,济宁中心城区城郊森林湿地公园、植物园达到20处以上,县(市)城区城郊森林湿地公园、植物公园达到15处以上。
新增湿地保护与修复面积将达100万亩
“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主要河流水库湿地生态环境为主体,重点开展自然湿地保护与修复,实施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新生湿地建设项目,加快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提高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能力。”据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将以京杭大运河、济梁运河、泗河、洙赵新河等主要水系森林建设为重点,实施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工程,水岸绿化率达到80%以上。
同时,为加快山东南四湖升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规划调整和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伐,全面落实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管护措施,提升管理保护能力,我市将大力推进各级湿地公园创建和建设,积极做好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到2025年底,全市将新增湿地保护与修复面积100万亩,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和国际重要湿地达到12处。
丰富造林树种
提升森林质量
“以森林抚育经营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发挥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经营项目引导作用,分步骤实施林相改造,加大中幼林抚育、退化成熟林经营和过熟林改造力度,重点完成好国有林场、集体生态防护区森林抚育改造。”据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将注重乡土树种发展,大力营造混交林,不断丰富造林树种,城市森林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慎重选择外来树种,推进全冠、疏冠造林,不搞过度的整齐划一和过度修剪,提升城市森林树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城区单一树种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量的20%。
因地制宜使用苗圃培育的优质苗木,禁止从农村和山上移植古树、搞大树进城、大树去头。大力推广杨柳树种雄性系和少球少毛法桐新品种,减少生态污染源。注重改善和保护城市森林土壤及湿地环境,尽量利用木质材料等有机覆盖物保育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粉尘危害。同时,注重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树种植物以及其他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乡土植物,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构建生态廊道,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繁殖、栖息的自然生境。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