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林洋港败给李登辉 成也魅力败也魅力

2016-09-17 09:39:19 来源:济宁新闻网

1996年首届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选举,四位候选人李登辉、林洋港、陈履安和彭明敏(由左至右)参加电视政见发表会,出现第一次同台的画面。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4月15日电 远离台湾政治多年的林洋港病逝台中,让他当年的许多事迹从历史尘埃中被重新唤醒。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称,蒋经国当年为何挑选了李登辉,而不是林洋港?这个谜,如今恐怕已难全盘解开。论本土气味的魅力,林洋港的诙谐谈吐和练达人情,当年无疑也在李登辉之上,但成也魅力、败也魅力。

远离政治多年的林洋港病逝台中,让他当年的许多事迹从历史尘埃中被重新唤醒,包括他的亲和力、他的兴革、他的豪饮海量,彷佛依然形象鲜活。林洋港从政生涯中最惊险的时刻,是他与李登辉之间长达十多年的权力竞逐,不仅引爆了主流、非主流之争,也导致林洋港的不敌败退;而赢家李登辉后来的变幻莫测,则埋下国民党失去“政权”的种子。这页历史的嘲讽,至今五味杂陈。

林洋港的魅力,在于他的亲和自然。他的从政施为,不论在各个县市或在高层,颇能体察民意,务实兴革,而受到民众的欢迎;他为人处世“满而不溢”的风格,和他饮酒时的“表面张力”相互辉映;居高而知行止,随和不忘坚持,诙谐不失端庄,同流而不合污。这和当副领导人时椅子“只坐三分之一”,掌权后却兴风作浪的李登辉,是截然不同的典型。

翡翠水库、建国高架桥和信义计划区的兴建和规划,皆始自林洋港担任台北市长任内。其中,尤以翡翠水库的兴建,当时不少党政大佬及 “党外人士”咸表反对。当时林洋港背着骂名,坚持为大台北地区数百万人的用水预为筹谋,并着手维护上游水源区之环境保育。今天,台湾许多地区干旱缺水时,唯独大台北能高枕无忧,不能不归功于他的远见和坚持。

论年纪,李登辉长4岁;但论政治资历,林洋港从台北市长到省主席,均早李登辉一步。论本土气味的魅力,林洋港的诙谐谈吐和练达人情,当年无疑也在李登辉之上。但成也魅力、败也魅力,林洋港的高人气或许不知不觉埋下“功高震主”的疑忌,使蒋经国选择了李登辉;至李登辉接任当局领导人,林又卷入国民党“二月政争”, 其形象大受损伤,最后只能悄然引退,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林洋港似乎也安然接受了退隐的命运。至少,人们不曾再看到他过问政治,或发表什么分外的发言。相形之下,李登辉经过12年权力高峰的呼风唤雨,至卸任十多年后,还不时对政治指指点点。两相对照,林洋港是裸退,李登辉则退得拖泥带水,显示其没有安全感。

有些人认为,林洋港在当年的政争中败下阵来,是输在不够狡诈、不够阴狠,才会被“台奸”的攻讦及李登辉所欺。这种说法,或许道出了局部因素,却忽略了当时台湾社会急于求变又恐惧动乱的大势。事实上,在当时气氛下,李登辉身披蒋经国钦点的光环,恐怕已不是任何人所能动摇;而谁又能料到,这位钦点的贻祸至今。

蒋经国当年择李舍林,主要或许是觉得,林洋港的“表面张力”显得有些张扬,于是挑了“椅子只坐三分之一”的李登辉;但蒋经国绝对不会想到,后来的李登辉却因没有“表面张力”的智慧,竟然闹到“泛滥成灾”。

或许有人说,当年如果换成林洋港接班,他可能受到国民党传统势力的包围,自限于“满而不溢”的“表面张力”,也许就不会像李登辉那样大刀阔斧。这是个假设问题,无人知道真答案。但是,仍可想象,当林洋港用小杯斟酒时,有小杯的“表面张力”;若让他换成大杯斟酒主政,他应当也会将大杯的“表面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吧。

林洋港的时代已经远去。在缺乏典范、只剩权力崇拜的今天,林洋港因当年输给李登辉,反而留下了“如果是阿港伯,台湾会怎样”的想象。毕竟,这条崎岖路留下的,不仅是他们两人交错的身影,还有台湾无法回头又无力推进的政治困境。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