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 有编即补

2016-09-11 04:14:34 来源:济宁新闻网

今天是全国第32个教师节,昨日,我市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我市将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在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内,优先保障中小学教师需求,做到有编即补。同时,启动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用两年时间补齐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

累计建设公办幼儿园909所,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到94%

我市启动实施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列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首。其中,城乡办学“全面改薄”完成投入27.7亿元,建设校舍112万平方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新改扩建学校115所,新增学位3.1万个;学前教育公益普惠覆盖面逐步扩大,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到94%。

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实现统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惠人数达到68万人;免除了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学费、住宿费;近年来累计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4万名,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6.6亿元。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教育、招生考试、教育评价、“县管校聘”等方面创新取得新成效,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高考录取人数和高分段人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空军招飞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

优秀师资城乡互动,残疾人接受教育“零拒绝”

目前,全市490多万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30%,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可见,我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推进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

今年4月,济宁提出3年内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进入全省前列的目标。未来3年,我市将投入131.6亿元,新建中小学114所,改扩建117所,新增学位24万个,补充教师1.3万人,确保2017年底前解决大班额问题。同时,每年推动50所城乡学校结对帮扶、3000名教师校长城乡交流,促进优秀师资城乡间互动交流、融合提升,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提升边远地区教育水平。

此外,坚持“特教特办”原则,对残疾儿童少年给予特殊关心和关爱,对残疾人接受教育实行“零拒绝”,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服务。

落实办学自主权,支持公办名校与民办学校建立联盟系统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重点破除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实施学区制管理。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入学资格联审机制。完善高中学校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自主权,建立职普统一、一考多取工作平台,为学生从初中毕业起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类型提供支持。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中小学办学评价机制,改变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倾向。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鼓励民办学校创新发展,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选派公办教师支教等制度,支持公办名校与民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

鼓励行业企业与学校组建职教集团,提升职业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搞好曲阜高校片区、太白湖教育功能区、高新区大学产业园、任城职教园区规划建设,支持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立足济宁扩大规模,济宁学院加强本科建设,支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市技师学院三期工程建设。

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清零行动”

加强教师补充配备,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控制编制总量和人员结构,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在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内,优先保障中小学教师需求,做到有编即补。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对学校急缺而又不能及时补充的学科教师,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来满足对临时代课教师的需求。启动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用两年时间补齐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

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清零行动”,确保每位农村中小学教师5年内至少参加1次市级集中培训。此外,特别关心关注农村基层教师,在工资、职称、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

济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