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操女神”涂世友:做处女鉴定前担心处女膜破裂_0

2016-08-25 17:45: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涂世友接受记者采访

2012年2月10日,武汉东湖新村某网吧内,涂世友手拿的处女鉴定书。

贞操女神 与时间的矛盾

本刊记者 张蕾

湖北女子涂世友,从小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学生时代她成绩优秀,但不合群,时常躲在图书馆里看书, 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 。23岁那年她拒绝了生平惟一一次相亲的对象,认为 有目的地去谈恋爱结婚不好 。硕士毕业后没找到稳定的工作,便自我剥夺了恋爱的资格。

38岁这年,上线,她还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处女鉴定。家人希望 婚前守贞网站 能给她带来经济收入和如意郎君,她自己则始终 心灵孤独 。许多人骂她 疯子 、 炒作 ,她则警告世人: 性的张扬和放纵是可以亡国的!

涂世友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与她38年人生岁月同时发生的,是这个古老国家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学家李银河看来,涂世友的举动, 好像在大潮面前要力挽狂澜,其实是螳臂挡车 。

当今中国社会,婚前性行为已非常普遍。1989年,婚前性行为比例是15%,到199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0%以上。单论年轻人这一群体,最新的数据可能已达到六七成。数据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疾速演变。西方社会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的百分比,数十年才改变一个百分点,而我们这里,几年之内就已增加十几个百分点。

李银河认为,所谓的规范和道德,一般都是大多数人实践的结果的概括,如果大多数人改变行为,那么既有规范就要被更新。婚前性行为的变迁是很典型的社会行为修正社会规范的过程。过去很少人做,大概15%,但当70%、80%的人这么做的时候,这个社会规范就不得不改变了。

学者叶知秋则指出,今日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世俗生活的崛起。对性及其观念的谈论、展示、塑造、路演和消费,是古往今来,一切世俗社会崛起的最重要的标志。性自由,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爱无能,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病症之一。中国已全面进入性自由和爱无能的时代。

湖北鄂州涂家湾涂振华家生了4个女娃。老大木兰,老二仙云,老三世友,老四金元。后来,她们的名字似乎都应验了。

老大当家,掌管父母和自家的财政。她说要供三妹念书,全家人都同意。老三师专毕业工作了几年,然后考大专、本科,直到硕士,毕业了又去做有上顿没下顿的自由撰稿人,她都全力支持。

老二生在 神仙出没 的子时,擅长独善其身。她也出些钱,只是不愿多来往。

老三的名字寓意 世界的朋友 。她日后真的出了名 38岁的未婚的她网名 贞操女神 ,在微博上晒自己的处女鉴定,搭建网站呼吁23岁以下青年婚前守贞。看客们觉得她可怜、幼稚、疯狂。

老幺是宝贝疙瘩 金元宝 ,谈到结婚问题,抱着儿子的她激动地昂着脑袋说:要找就找有钱的,哪怕离过婚。

木兰不同意 金元论 。她们谁也不能说服谁,自说自话,吵成一片。不参与争吵的涂世友难以置身事外。姊妹们各自归宿已定,争吵的落脚点总在老三身上。

金元说,应该找个 人格魅力 强的人劝劝她, 其实,最终啊,都是吃饭过日子。让她放弃什么找真爱,都是假的。 有钱、脾气好就行。木兰一会儿信心坚定:第一要未婚,第二要学历高。一会儿又抱憾迟疑:她就是迟到了嘛,算了,没办法了。

她们的共识是,老三建的那个贞操网站,要能给她带来经济收入和如意郎君才好。而老三自己,左手高举守贞教育的旗帜,右手端着个人问题的盆钵,始终陷在时间和主义的漩涡中, 心灵孤独 。

15岁

时间紧迫。这是15岁的涂世友就感受到了的。她理想的生活,是上高中,考大学, 到大城市去找工作 。

可初中毕业时,家里人替她拿主意,等不到念高中大学后再找工作了,用7年的时间 农转非 ,不符合他们的效率观。

家里人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觉得能够马上出去就好。 而与高中分数线相当的中等师范则实在得多,作为鄂州当地小学教师的定向培养单位,进了中师的门就相当于有了城市户口和保靠的工作。

为了跳龙门就去读了,其实自己不满意。 涂世友的不满念叨了8年。那种反抗不激烈,但时时在。 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走自己的路,所以很忧郁。 觉得 前途渺茫 的她老找老师请教: 我们以后怎么办? 别的同学都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她自认为与别人不同,除了忧患意识,还有时间观念。别人在食堂排队打饭,她就抓紧时间看书,等人潮过了才去, 不用排队,节约时间 。下午没课时,她就跑到图书馆, 各种各样的期刊和杂志 给我打开了一扇很丰富的大门。 那种美妙却总被打破,每次都提前十分钟叫大家收书的图书管理员阿姨令涂世友 痛恨 。

这不算什么大事,也不算违反纪律,但有些人就是爱占那么一点小便宜。 她仍记得管理员阿姨额头上的几道皱纹,一听到有人借书或者提前十分钟驱赶阅览者时,眉毛便就厌恶地拧起来。 葛朗台写那个吝啬鬼,我觉得她简直就像个旷工鬼。

中师毕业后,涂世友被分配到远郊的小学教书。她尽量让自己平和,不再像念师范时那么离群索居,跟同事们打成一片。她用 放浪形骸,放肆大笑 形容自己活得并不拘谨。 虽然我总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把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放在内心的一个角落里。

分配不理想,涂木兰想找关系把涂世友调到城里。有人说:跟城里的男老师谈恋爱,就可以调去。也有人跑来给涂世友说 城市媒 ,木兰反对这个方式:有目的地去谈恋爱结婚不好。世友也不愿意这样。

我们家里只有女孩子,在农村比较少见,别人有些看不起我们,但我们都蛮自尊的,不会把自己看得比他们低,蛮傲气。当地的男孩子读书都不如我们。 涂木兰对老三世友尤其感到骄傲。

一天,鄂州广播电台要在中午12点播放涂世友的投稿,讲述她 自学成才的经历和在学校教书的心态 。涂木兰前一天得到通知,特意准备了录音机和空白磁带,把朗诵录制下来。如今,录音机早就卖掉了,但那盘磁带,涂木兰一直保存着。

她在小学时候说 我以后要搞新闻的 。我觉得她的想法是很正确的,不管搞什么,从小就有梦想。我这个人是这样的,只要是勤奋学习的人,我就宠她,尽力支持她,没钱跟外面借钱也要供她。

武汉大学本科可招插班生的消息,就是涂木兰告知涂世友的,后者对此念念不忘,她希望亲手改变命运,而不是通过别人。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女孩子不一定比男孩子差。这话推动着我想把自己的未来弄得好一点,至少超过别人,是不是叻?

23岁

时间紧迫。23岁的涂世友感受到了。身边的女孩陆续结婚了,别人开始用 要么奇怪 、 要么审视 的眼光看她。

小地方的人就是莫名其妙的 啊,还没结婚呢?! 刨根问底地问别人私事 小地方的人就喜欢这样。 厌恶并且焦急,涂世友开始相亲。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

我原来觉得谈恋爱一辈子才一次。哪个男孩子对我有好感,我还可以欣赏他那很不自信、很羞怯的、想方设法接近我的神态。我能够享受这一切,能够很清醒、很满足地看着男孩子战战兢兢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来追我。自然而然就产生那样的感觉,多好叻。 带着憧憬的涂世友跟介绍人走在赴约的路上,一路走一路笑。

我就觉得很好笑啊,很滑稽。我连这个都享受不到就直接去看对象,觉得可以了就直接成为男女朋友,让别人这么容易(就追到手了) 我觉得这太世俗了,爱情美好的一面一点都没流露出来

相亲无疾而终。23岁时,她离开鄂州去了武汉,摆脱了周围人的目光。在省会,大龄未婚男女多得很,没人在意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