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刚抱怨“不够公平”:北方评委难懂南方笑点

2016-12-28 03:38:33 来源:济宁新闻网

王汝刚在表演中

20世纪90年代,由刘青云、潘虹、王汝刚主演的电影《股疯》曾一度风靡荧幕。较之普通话版,沪语版《股疯》因贴切表现了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而更具特色,引发当年热议。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再次将沪语推向荧幕前。

作为早期沪语电影《股疯》的主演之一,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王汝刚感慨着“地方语言需要被保护”,也强调了“艺术不能撒狗血”,“《罗曼蒂克消亡史》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故事,所以片中人物说了上海话。但如果不是为了表现特定时间、人物或特色,随意使用方言,那么意义就不大了。”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 李晓璐

12月中旬,记者在上海文艺中心10楼见到了王汝刚。

在广州演出即学广州话

虽已花甲之年,但王汝刚的工作行程表依然排得满满当当,并多以推广滑稽艺术为主,其中有一项工作是宣传即将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上海电视台播出的8集贺岁片《七十二家房客》,王汝刚亦参演了片中流氓炳根一角。

“滑稽戏虽然有语言限制,但艺术是相通的。比如我们去日本演出时说的也是上海话,但我们会邀请日本演员出演其中的房客,并打上字幕,当时演出效果就很好。”王汝刚这样说道。

“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常去广东地区演出,学广东话,并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表演。”王汝刚说。

有一次,我和李九松受邀在广州演出,我一下火车就去了天河一些集贸市场瞎转悠,现场学广东话。后来上台前,我来不及与李九松对词,便在台上即兴说了好多广东话,李九松听不懂,却也能与我配合得天衣无缝。只是下了台后,他把我骂得可惨了。”言罢,王汝刚自己也笑了。

王汝刚从艺近四十年,曾获得过的艺术奖不计其数,塑造过的例如“小皮匠”“滑稽王小毛”“红茶馆王老板”等艺术形象更是早已深入人心。

演喜剧信奉严肃人生

然而少有人知道,早年王汝刚作为知青从江西回到上海时,还曾在工厂里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厂医。但因为太热爱滑稽表演,出身书香世家的他仍然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曲艺世界。

如今王汝刚身兼数职——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等,工作上的繁忙让他无暇顾家,幸好家人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王汝刚说儿子曾开玩笑称:“爸爸,你不是我一个人的,你是大家的,是为众人播撒欢乐的滑稽演员。”

王汝刚的“忙”不仅体现在舞台上,空余时间,他也忙着琢磨如何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他称自己是“无事走走三百里”,看看有无趣事、学学路人神态,“贴近生活的表演才是好的表演。”王汝刚说得颇为认真。迥异于舞台上用说学演唱的方式逗乐观众的滑稽演员形象,舞台下的王汝刚展示给记者最多的神情是认真和严肃。

王汝刚说台上不等于台下,“从事喜剧艺术,信奉严肃人生”就是他一贯信条。

《罗曼蒂克消亡史》用配音更好

广州日报:作为早期曾出演过沪语电影的艺术家,您如何看待方言类电影,包括最近热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王汝刚:电影还是更大众化的艺术方式,应该尽量避免区域性。若一味追求地域性,语言不为内容服务则不免得不偿失。据我所知,《罗曼蒂克消亡史》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故事,使用上海方言是恰当的,能更为贴切表现上海的故事。只是与其让演员那么辛苦学习上海话,说得别别扭扭,不如考虑使用会说上海话的配音演员配音更恰当。

广州日报:海派笑星为何少有出现在全国性综艺节目上?

王汝刚:不是我们胆怯,而是节目的设置对我们而言不够公平,比如有些选秀节目,评委都是北方人,比较难理解南方的笑点。我们并不缺乏自己的特色,将来有好的机会、好的平台,我会考虑参加这种活动。

济宁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