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雪松
“5万元悬赏金马城管队员的一条人命,并以50万元高价悬赏城管队长的命。”这是丛先生发在百度昆明贴吧上的帖子,帖中称14日城管收其东西还打人,他要上网找个杀手。
丛先生目前已被关进派出所,治安拘留10天。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说,丛先生被关,很有必要。倘若丛先生真把他的企图实现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看这条新闻,不由得让人心里捏一把汗。
不过话说回来,开个小店摆个摊的丛先生真要杀人,也用不着在网上雇凶。他能拿得出这么多钱,不如自己动动手。所以在我看来,姓丛的虚张声势的可能性大于实际行动。但这条新闻令人提心吊胆的,不是姓丛的喊着嚷着要杀人,而是读者跟在这条新闻后面的帖子——你几乎找不到一条帮城管说话的留言。
全中国执法部门这么多,新加盟的城管队伍迅速跃升至最危险的职业,这不是一个好信息。在我看来,一个执法部门与老百姓日益积累的对立关系,比具体执法过程中的人身伤害危险,更令人担心可怕。
在云南这起城管与百姓的冲突事件中,姓丛的说人被打了,还收走了果汁机和柜子,柜子里有5800元钱。执法的说一没打人二没收柜子更没拿钱。本来这是个各执一词还没结果的说法,但在这条新闻的跟帖中,绝大多数网民宁愿选择相信摆摊的说法。更有人调侃说:你在马路边对一条狗说,城管没打人,狗也会笑的。
毫无疑问,网民的判断,带有主观情绪的色彩。但在这些一边倒的情绪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舆论选择同情弱者。二,城管在百姓心目中的信任度很低。
为什么人身安全处于危险状态的城管执法人员,不能成为人们同情的对象,这是城管执法部门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静下心来反思的问题。
都说执法为民,为什么为民的执法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它仅仅是执法人员的方法和态度问题吗?我觉得问题没这么简单,它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城管执法行为的反感情绪,更是反映了中国百姓对于这个执法机构的抵触情绪。
对于城管执法部门,中国的老百姓大都没弄明白究竟在充当着怎样的角色。有人将其界定为城市秩序和形象的维护者,觉得小摊小贩赶走了,城市秩序就好了,形象就与国际接轨了。有人界定为政府部门利益的维护者,觉得赶尽杀绝小摊小贩,正规市场的摊位才能卖出好价钱,税收也有了保障。但无论是形象论还是利益论,城管执法部门的管理对象,大都是中国目前基本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它注定的是一场权力与生存的矛盾冲突。只要这对矛盾存在一天,城管打摊贩或者摊贩打城管的相互危险,都不会消失。一个要执法取缔,一个要生存度日,在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关键就看政府职能部门,选择什么,倚重什么。
如此看来,城管的危险,不是来自于小摊小贩,而是来自于自身的职能尴尬。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还不足以让贫困弱势群体生活无虞,那么,我们应该取缔的不是小摊小贩,而是在城管的职能上,更多地寻找服务、疏导的空间。硬碰硬,对着干,总有一方要“跳墙”。多一分服务,就一定会少一分危险。人心都是肉长的啊。(原载于钱江晚报)(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