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听“数码毒品”者正进入一种难以名状的状态。
“这音频太带劲了,尤其是在听了好几次之后,虽然音频和节拍让我觉得有点胸闷和晕眩,但每听完一次就好像狠狠地发泄了一场心中的不快。”日前,在某白领交流论坛上,张小姐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音频——“I-Doser”,坊间俗称“数码毒品”。记者了解到,这种源于国外的“数码毒品”传至国内后,已被部分追求时尚新潮的年轻男女所追捧,在互联网上索求下载地址的网友不在少数。国外曾有专家警告,多听“数码毒品”可致幻觉甚至自杀。
搜索不易网友留邮箱求音频文件
记者在某搜索引擎中搜索“数码毒品”,搜到约36万多篇相关网页,但其中真正提供下载、试听“数码毒品”音频文件的却不多。记者发现,国内还是有不少网友在“百度知道”里寻求“数码毒品”的下载地址。有的更是直接留邮箱求文件。
网友“良者也”在“百度知道”里发帖寻求试听数码毒品,一位叫“长期收小弟”的网友当即回复:“留邮箱”。在之后几天的跟帖中,记者看到,有不少网友都相继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号码。无独有偶,在该帖的相关内容提供中,也能找到不少寻求下载地址的求助帖,有的网友更是“悬赏”20积分索要“数码毒品”。
经记者多方搜索后了解到,“数码毒品”有多个版本,音频长短也不尽相同。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地狱之门”与“上帝之手”。而最早的叫“I-Doser”也叫“听的Mp3毒品”。记者最后在一家不知名网站上找到了长度为4分14秒的“I-Doser”音频文件。
潜在危害久听噪音会损害听力
作为能够接受“数码毒品”的一族,最先向记者介绍的“数码毒品”张小姐表示,年轻人本来就追求刺激新奇,有这样的音频对自己而言可以作为一种放松,虽然一开始听不习惯,但听多了就觉得能适应。
但大多数网友和试听过此音频的人还是对其有很大的排斥感。在媒体从业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还是特意去找了段“数码毒品”听,“才听了2分钟我就受不了了,那不仅仅是噪音,而且怪异的频率和节奏让我浑身不自在赶紧静音。”在平静了好一会后刘先生才重新将音频听完。事后,刘先生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之后绝不会再去尝试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相关资料显示,“数码毒品”对人脑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尤其对于爱好新奇事物的青少年群体。记者从瑞金医院方面了解到,截至目前医院暂没有收治到直接与听“数码毒品”有关的病人,但医生认为,不良频率的音频,会给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损害,首先会影响听力,其次会增加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由于其波形不规则,会让人听起来觉得不舒服甚至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青年人还是不宜盲目跟风。
新闻链接
“数码毒品”在国外受警示
英文名称I-Doser,又名“听的Mp3毒品”,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之后在欧美、亚太等地互联网上迅速扩散。在我国某些网站论坛上也已经出现了这种“音频毒品”的下载链接。
该音频主要通过控制情绪的α波、使人处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θ波以及令人紧张和兴奋的β波等各种频率传播,可以使人进入幻觉状态。“音频毒品”引起的情绪改变或与听者的背景经历有关。
据悉,该音频文件自2008年从意大利开始兴起后,已受到世界多国政府的警示。美国药品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数码毒品”容易让听者产生幻觉,更有可能引诱青少年吸食真正的毒品。但由于“数码毒品”在立法上不属于真实的毒品,所以很难监管。
记者试听
音频刺耳怪异听完感觉不适
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戴上耳机,记者试听了一段“数码毒品”。
起先会听到一段由远及近的“嗡嗡嗡”汽笛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汽笛声越来越急促,渐渐会和自己的心跳声融合,心跳也会相应加快。其间,耳机左右声道传来频率稍有不同的声音带给人很不习惯,甚至有些难受的感觉,特别是当刺耳的汽笛声影响到自己心跳的时候,人会觉得很沉重与不安。摘下耳机用功放听,效果会弱好多,但同样人会有头胀的感觉。
临近音频中段,由于汽笛声越来越快渐渐成为拉响警报似的长鸣,记者能清晰听到自己的耳鸣。仔细听,其中还夹杂着些许杂音。在大约4分07秒左右,音频突然会传出一阵诡异的奸笑,一个类似小丑的声音会说“I-Doser”然后结束。由于这4分多钟的时间都是在近乎枯燥的无旋律声波中度过,且声音又相当尖锐刺耳,所以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情绪会相当低落。在记者给其他几位朋友试听后,大家都有出现类似的不适反应,更有甚者表示想呕吐。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