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天价片酬”之痛:没戏可看则看人

2016-09-07 04:22:46 来源:济宁新闻网

自从央视推出“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之后,关于某些明星席卷影视制作费的报道和议论就不绝于耳。这事甚至要惊动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已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审议,有委员建议通过立法建立片酬管理制度。

而在8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表示,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问题,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抑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

媒体报道,行政干预,法律跟进,看来现在对“天价片酬”已经形成了围剿之势。

这种围剿也引起了争议。反对行政和法律干预的理由是,演员的片酬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毕竟许多投资者花的是自己的钱,片酬太高得不到回报,是他们自作自受,不应加以干涉。

但市场也应有市场的规则。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赛,为了维持整个体系的“生态平衡”,让没钱的球队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避免发生一个或者数个豪门包揽冠军,就设立了一个叫“工资帽”的联盟规则,限定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某个数字。

而我们的“天价片酬”,却没有天花板。

谈到天价片酬,人们都会提及电视剧《如懿传》,仅霍建华和周迅就合计掠走片酬1.5亿元。

现在还不清楚这部电视剧的投资是多少,演员片酬占多大比例。只是有人报料说,《如懿传》共计90集,单集网络播出成本已突破900万,未开拍就已卖了8.1亿,播出价格空前。

但在我们这里,影视投拍费用、卖出价钱、演员片酬、票房数量等等,都可能拧出水来。这些费用和数量越大,就越有新闻价值,就越吸引人。因此制作方、演员和播映者就常常成为合谋,一起参加吹数字气球比赛。

过去,给演员片酬数目加膨化剂,既能给演员长脸,又能给投资和制片方长脸,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现在看来,在影视宣传给出的各种数字中,明星片酬的数目还相对可信。因为如今是粉丝经济时代,在一般情况下,有了明星,就有了粉丝,也就有了票房。

我们都知道,张艺谋执导电影时,经常起用新人,似乎不怎么依赖明星。但别忘了,那是因为张艺谋本身就是明星导演。

谁都明白,一两个明星天价出场,卷走了大半制作费,剩下的钱难免捉襟见肘,只能勤俭节约草率完事。但当大多数购片者和观众只问谁演、不问拍得怎样时,明星就像网络上的标题,能骗取点击(买票)就大功告成了。

“明星标题党”能够成功,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很难看到好的影视内容。实际上,如今越是反映现实问题的好剧本,一般越难顺利拍摄。反映不了真实的现实,触不到“阿是穴”,影视制作者就只能向远离现实的古代寻找题材了,只能用无关痛痒的戏谑来搔观众的胳肢窝了。近年宣称票房达到数亿和数十亿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是古装戏和无厘头的搞笑戏。

这一制作的难题加上盲目的追星,造成了看影视先看脸和看人的时代。没“戏”可看,对演员来说,只能看钱;对观众而言,只能看人。

所以在安装片酬的“天花板”之前,先要铺平影视制作的“地板”,让影视制作者能够顺畅拍出内容充实的作品,从而培养观众不再只是看人的欣赏习惯。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济宁娱乐新闻